“那边又是什么地方?”
“只需一文钱,百姓们就可以游走其中,不过基本只限于主要的室,一些偏僻的
室还是被人锁起来的。”
安西城如果有十五万人,那开发整个伊犁河谷就容易许多了。
“弟弟,这西军都督府,是否需要搬迁了?”
从昆明前往麓川最西端的孟加拉地区只需要三天,前往趾最南端的占婆只需要两天。
“王安走后,这事给了若愚,皇兄回去后可以问问若愚。”
首先现在的安西城只有百姓不到六万,如果搬迁西军都督府前去,单单官员就能让安西人数量增加到九万,算上他们的家眷,恐怕能突破十五万。
不过,随着麓川行省、底撒府、孟加拉府的相继收复,南军都督府需要驰援的地方就遥远了许多。
加上现在旧港、南州两个行省的汉家人依旧达到了当地人
的六成以上,基本不会爆发大的民族叛
,因此麓川、
趾、底
撒、孟加拉等地反倒是成了最容易爆发民族叛
的地方。
这样的发展有些畸形,但却令人无可奈何。
南军都督府最开始放在广州,是因为从这个地方不是直接支援
趾还是旧港、南州,这地方都比较容易,可以乘船渡海。
至于南军从广州搬迁到昆明,他也是有自己考量的。
“回万岁……”李华作揖回答:“那边是整个四川及成都府、成都县、华
县的官署。”
朱由检说自己的安排,其中将西军都督府搬迁前往安西(伊犁)也是
自他自己的考虑。
除了这些,南军都督府设立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防备麓川和
趾的九百多万少民作
,同时威慑人
合计有一千万的暹罗、南掌、甘孛智三国。
“蜀王府苑每年岁不
二千两银
,收
基本也都被当地衙门和
廷的官员用作修葺保养
室的费用。”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据臣所知,这是齐王殿的主意,国朝各地王府基本也是如此,每年岁
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三个主要衙门周围依附着许多属衙门,仔细算来,成都城二十六万人
中,有近三万便是官员、衙役、士卒,其中有一半人
是西军都督府的官员。
四川承宣布政使布政司在成都城西北隅五担山的南麓,四川提刑察使司和西军都督府在东门
正街。
如果要前往旧港和南州,也可以费六个时辰前往
趾的
趾港,乘船十日抵达旧港,二十日抵达南州。
“府中件早已经被诸位王爷搬走,
留
的只是一座空
,因此现在是百姓们游玩之
。”
“是臣弟的想法。”朱由检微微颔首,并代
:
在李华的解释
,朱由校也渐渐明白了各个官署的位置。
朱由检解释着,朱由校听后也了
,表示这主意不错,并不再纠结蜀王府的事
,而是指着蜀王府不远
的大片建筑询问
:
“自然,我准备将其搬迁前往安西行省安西城,将北军都督府搬往北行省北
城,南军都督府则是搬迁前往云南昆明,东军都督府保持在沈
。”
如果说将西军都督府安置在安西是为了巩固大明在西域南疆以及河中地区的统治,防备波斯,将北军都督府放置在北是为了巩固岭北和西域北疆,以及防备沙俄的话,那南军都督府放在昆明就是为了防备莫卧儿和印度厮当的诸藩。
对于军事上,朱由校有自己的见解,虽然不如朱由检,但也能觉到西军都督府继续放置在成都有些不妥,因此他偏过
去询问朱由检:
一个民族问题捆绑了大明朝二百六十余年,而往后的日
“这些事以前是
给王安去办的,去岁国朝天
诸藩王府作为别苑供百姓闲逛,岁
七万余两银
,基本填补了王府保养费用的大半。”
昆明才是大明西南的
通枢纽,首先它位置居
临
,其次就是它有直通四川、麓川、
趾这三个大明粮仓的铁路,未来还可能会修通贵州、广西、暹罗的铁路,这就代表了它将是大明在西南的重中之重。
李华这话一经说
,朱由校就很在意的往那个方向打量了一
。
华闻声作揖答
:
官署是历代统治者发号施令之所,对于控制城市关系极大。透过对历史时期衙署建筑格局与布局的分析,可以折当时州县政治
制的演变和城市发展的趋势。
“是吗,弟弟?”听到李华的话,朱由校好奇转
看向了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