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政治是一样的。
明代中后期的问题在朱元璋、朱棣这样的人看来很容易解决,但他们不能活着看到问题,所以这些问题无法被后代解决。
朱由检唯一的优势是他清楚世界趋势,因此他留的文册,几乎涵盖了大明未来四百年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
它的作用就是减少了许多弯路,让大明可以一直走直线。
不过问题在于,他书写的再好,也得皇帝能理解才行。
诸如,朱由校看着朱由检把《总纲》写
来,但他依旧没有吃透其中金本位和信用本位的问题。
只是作为一个皇帝,他的直觉告诉他,经济问题是他必须学懂的问题,因此他才每日与朱由检讨论,让其解惑。
这一次朱由检也如往日一样替朱由校解惑,而听完后的朱由校也摸着说
:
“照弟弟的说法,只要经济一直保持上升期,那宗藩
系就难以瓦解,大明依旧是天
共主。”
“只是应该如何一直保持经济上升期?”
朱由校询问朱由检,对此朱由检把《总纲》翻到某一页指着说:
“想要经济保持上升期,就需要不断地行科技创新,让新兴产业不断
现,不断创造就业,满足百姓就业问题。”
朱由检采用了最通俗易懂的话,甚至举例说
:
“如果没有蒸汽机,那蒸汽机工厂的工人会怎么办?他们只能在田地里刨,或者
城
工。”
“但哥哥你也知,诸如天灾暴发,大量人
涌
城镇,而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们会
什么事
。”
“经济问题就是一个朝廷最大的问题,如果百姓安居乐业,有工作,有饭吃,能丰衣足,他们自然不会寻求造反。”
“蒸汽机工厂,泥厂,化
厂,饲料厂,自行车厂,橡胶厂……”
朱由检念着一个个工厂的名字,最后说:
“国朝现在有一百二十二个工业区,五千七百三十六个工厂。”
“这些工厂所生产的东西都是大明未曾拥有而最受
迎的产
,这就是新兴产业。”
“这些工厂的现,解决了大概三百万的就业,养活了三百万个家
。”
“往小了说,养活三百万人,往多了说,那就是一两千万人。”
“工人越多,农民就越少,而农民少,个人持有土地就会增多,积攒财富也就更容易,对天灾人祸的抵抗力也就更。”
“一个工人,以国朝工厂最低十文工钱每日来算,加上节日补贴,一年基本能保持四两的收。”
“这还是纸面上,实际上国朝工厂的工钱基本是二十文到六十文,加上节日和补贴,工人的收基本在八两到二十五两。”
“八两银,这可以买最少十六石米,而十六石米的产
需要最少十五亩田地,能养活最少四个人。”
“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工人,就能养活四个人,而每百姓家中若是能有两个工人,那基本可以隔三差五的吃
。”
“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哥哥,除了开垦耕地,国朝还有很多手段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其中科技创新导致的新兴产业就是最大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存在。”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