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镜(3/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过这个时代农活,并且没有太多娱乐方式的孩们来说,有各兴趣班的学校才是他们最想去的地方。

    加上齐国没有所谓的期中考,而是只有期末考,孩们的学业压力也并不大。

    因此,朝廷、大人、孩都愿意延续这个制度,唯一不满的只有地方。

    毕竟大明的学校是耕读制,学生们需要自己菜,所需地方需要耕地给学校。

    如果是乡野的学校那还算好,随便划一块荒地就足够了,毕竟学校可以自己找生产队借拖拉机。

    可是如果在城里,那耕地就需要迁移人,推平房屋,或者占用分待建设用地了。

    这些城土地可都与地方财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地方上没少上疏阁,请求将学校统一安置城外。

    不过地方的力量太小了,即便他们不愿意,也丝毫影响不了中枢的决定,

    期这样来,地方上为了弥补财政,自然就会许多违规的事

    天启二十九年三月初二,《大明报》报了陕西朔方府邑县的一则新闻。

    容主要是邑县衙门以各名目对百姓罚款、收税的象。

    邑县耕地不足,城不多,因此为了满足官衙的开支,邑县的百姓连连门步行都可能面临被罚款。

    民间百姓都觉得衙门穷疯了,不仅仅是邑,整个朔方府到都在罚款,门走路都可能被罚款。

    木柴税一文、车税一文、河税五文……

    诸如这些税还算比较合理,但许多税收就让人后怕了。

    被报纸曝光的税收和罚款中,一些菜农的菜比其它村好,因此比邻村十斤一文,但邑县衙却以哄抬价罚款该村三两银

    三两银看似不多,却需要卖三万斤菜才能赚回来。

    关键在于,罚款收钱之后,官衙也没有让菜农恢复正常价格,而是不不顾。

    菜农和菜商的正常易所得就这样被邑县官衙获取,而这仅仅是一个村的现象。

    这样的现象还存在于邑县的各个乡村之中。

    在《大明报》的报中,邑县的官吏以各手段方式,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罚收达四千二百两,而邑县百姓数量不过三万人。

    等同说,每个邑县百姓平均承担了一百四十文罚款和税。

    哪怕以大明朝最新的工价,这笔罚款也需要他们工作十天才能赚到。

    这篇报现让已经将报纸视为娱乐方式的许多百姓唏嘘,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明报》关于各地收税的争相报

    山西和河南等地农民,均遭到了地方衙门的收税,而税是大明没有的开荒税。

    在大明,从天启五年以来,百姓开荒就从来不用税,而这个税居然又死灰复燃。

    “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抢钱吗?”

    “开荒一亩要收一百文税钱?那大明朝每年几千万亩开荒地,岂不是要近百万两银?”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