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独chong夫郎 第131(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日不能把粉条变成银, 那他们心里就像是烧了一把火,夜里睡觉都睡不着。

    庄丰收的话音落,端着碗喝粥的韩小雁立:“当然是黎荞负责全的钱啊,他都挣几万两银了吧!”

    “黎荞的银是他该挣的,要不是他,有你家现在的好日?!”

    这一儿, 着实乎黎荞的预料。

    没有需求,那自然就没有改变的动力。

    江知县本就有抱负要施展,再加上他准备满分答卷,所以在工钱、分成这个的问题上,他把账算得清清楚楚。

    这真是太好了, 这看江知县如何拒绝。

    之所以想修路,是为了再也不惧怕雨天。

    现在的日梦似的, 害怕夜梦多,所以他们心焦。

    县城的路是青砖、石板组成的,不算特别平坦,但不会坑坑洼洼,遇见雨天也不怕。

    若是这般的话,那就得修成县城那样的路。

    于是,不少人找上了庄丰收, 想着能不能把这条路修一修。

    今天睡了一觉,码字码的晚了,明天尽量早……qaq

    江知县对此还真拒绝不了。

    可不是砖还是石板,所耗费的都是额银,因为三柳村距离县城太远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因为县城红薯作坊的工人太多,所以那边的工钱不是日结,而是十日一结,不然每天光是发工钱就得耗费不少时间。

    数完银票,清了前面十日的账,黎荞又和江知县说起修路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他们知粉条不愁卖,就算是积压几天也没关系,但牵扯的银太多了, 多到他们这辈在此之前从未见过这么多银

    当然,黎荞的分成也得扣除掉举人、秀才、厨等人的工钱,不过和三千两比起来,这是小钱。

    现在他们的粉条每日都要运送到县城去, 那不是一两银十两银,那是全村人的四百两银

    银太多,不铜钱还是银锭,都太惹,所以江知县给黎荞的是银票。

    碰到雨天, 路泥泞,那就不去县城呗,反正也没什么当日必须得去县城办的大事儿。

    他本以为过年前这事办不成了,结果在腊月又一场大雪之后,庄丰收主动找他说起了修路的事儿。

    但之前三柳村的人走这条路走习惯了,平日里除了粮税,他们基本上没有必须走这条路的时候。

    江知县自然还是不同意,他安黎荞,莫怕,今年过年,圣上一定会知黎荞这个名字。

    黎荞剧少。过年,修路, 准备报名县试

    可现在不一样了。

    黎荞见此,只能又一次歇了心思,他不可能把还黎粮银时的那磨嘴用在江知县上。

    所以这个银该怎么分摊?

    不只是黎荞觉得三柳村通向县城的路难走, 三柳村的人自然也觉得这条路难走。

    此前他是怕圣上觉得是他威黎荞拿额银两修路, 现在人家三柳村全村人都想修路, 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三柳村自己看着修吧。

    一日四百两银, 若是运送不去, 那心里多担忧啊。

    这话一,周围的人顿时朝着她投去了愤怒的视线:“你家是没挣钱吗?”

    江知县不同意他修平城到府城的官,那他修三柳村到平城的路总行了吧。

    雪化之后,很快就到了江知县给黎荞分银的日

坏事,所以,还是先和江知县商议吧。

    他本以为只有他想修路,结果现在村人也忍受不了这条路了。

    江知县同意了,庄丰收就在腊八那天早上召集全村人,商议这条路该怎么修。

    黎荞虽然只拿半成的分成,但红薯作坊一日的盈利就有六千两,十日是六万两,那么黎荞能得三千两。

    黎荞这边的分成,也是十日一结。

    大手一挥, 他准了。

    腊八的清晨,寒气袭人,天还未彻底亮,不少人手里还端着腊八粥。

    庄丰收也想修路, 他就来找黎荞了。

    今年各家各的腊八粥都熬的稠,里面不仅放足了八杂粮,还放了糖,甜滋滋,呼呼,在这一张就冒寒气的清晨来这么一碗腊八粥,整个人都神了。

    大盛的银票只有一百两这个面额的,所以,就算是银票,黎荞也得拿箱装。

    再加上周围村也都是这样的土路,所以此前三柳村的人并没有想过要专门修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