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23章 即将革新的时代(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吴王一脉现如今已经南迁应天,想要及时反应的话多少有些困难,而且就算是没有困难,在应天的吴王一脉在反应速度上也是远远不及在顺天的皇太后张氏的。

    就是因为这样,他提前在哈剌莽来埋了一颗小钉

    三年多一儿,大明送走了三位皇帝,也是大明的第五位皇帝了。

    震及腑的伤势,在一个武将的上可能只是需要静养个三两年,如果有中的级药材和太医辅助,可能都不需要两三年。

    因为早在征的时候,在途经哈剌莽来的时候,朱瞻基就曾经让王振给哈剌莽来的官员传了信。

    不得不说,在这上面,朱瞻基的确算是考虑周全了。

    而哈剌莽来,在迤都的北边,换句话来说,班师回朝的大军已经过了哈剌莽来了。

    “确定瓦剌那边没有收到任何风声是吧?”柳升很是张地问了起来,实际上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这就是纯纯的废话。

    原因很简单,他是吴王一脉的人,他不怕任何后果。

    毕竟,在吴王一脉的人看来,大局已定,胜券在握。

    而对于李彬等人也是一样。

    皇帝驾崩,在这个时代堪称是天崩地裂的四个字,在李彬的中说来时,却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能够赶在顺天府收到消息之前将消息送到是最好的,即便是不能,那也会相应的给吴王一脉争取一些时间。

    常年的四肢不勤,再加上一年多的禁生涯,尤其是在这一年多的禁生涯,他酗酒、熬夜、纵早就已经垮了。

    但对于朱瞻基来说,这伤势,再加上这样颠簸的归途,却是足以致命的。

    所以,李彬他们要瞒着,瞒到关之后派人去应天报信。

    对于皇帝一脉的柳升来说,皇帝驾崩这消息如果传去了,那是极有可能会引起天了,尤其是他们最担心的吴王一脉极有可能会趁着他们还未回到京城就揭竿而起。

    而对于柳升等代表了皇帝阵营的人来说,这却是他们最张的事

    不过,这或许也不是吴王一脉输了,而是因为吴王一脉本就没想着争这个所谓的输赢。

    朱瞻基知,朱瞻壑知,甚至整个皇帝一脉和吴王一脉的心腹都知这次朝廷北征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换掉朱瞻基这个皇帝,给刚生不久的朱祁镇换一条活路,甚至是安稳的十几年。

    如果消息被传去了,瓦剌那边倒是没什么,多也就是把瓦剌刚刚抛弃的忽兰忽失温给再次丢掉了,但如果被京中知了……

    就算是消息传去了,对于吴王一脉来说也不过是再打一仗的事罢了,有朱瞻壑十八年的征战在前,打仗对于吴王一脉来说好像已经太过于习以为常了。

    “皇帝驾崩,这级别的事堪称是瞬间变天的,尤其咱们大明还是这况,如果瓦剌那边知了,以秃孛罗的为人,刚刚为了逃命而抛弃的忽兰忽失温他肯定要第一个拿回来。”

五个人齐聚一堂,他们虽然不是此次北征中地位最的五人,但却是最为特殊的五个人。

    “确定没有。”虽然知是废话,但李彬还是回答了柳升。

    是的,朱瞻基还是死了,和历史上的不一样,他这次的人生因为有了朱瞻壑这个异类的参与,导致他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多少还留了一个仁宣之治的政绩,取而代之的满是惨淡。

    只不过,李彬和徐亨并不知,在这件事上,吴王一脉输了,而且没有任何理由,就是输了,也没有任何反转。

    因为他们五个人中,三个人代表了皇帝的立场,两个人代表了吴王一脉的立场。

    所以,朱瞻基很清楚,如果大军班师回朝了,那么就代表着他死在草原上了,就算是没死,那也是吊着一气没几天了,多是撑到顺天府再撒手人寰。

    很是罕见的,在朱瞻基驾崩与归途这件事上,柳升等人所代表的皇帝一派和李彬所代表的吴王一脉达成了共识,将消息彻底的瞒了来,隐而不发。

    甚至,他连历史上的宣德十年都没有撑到。

    自然而然,消息也早就被送走了。

    这个信很简单,就是让哈剌莽来在接到班师回朝的北征将士时,没有任何原因,也不需要有任何质疑,第一时间向顺天府报告。

    所以,他们得瞒着,瞒到回了顺天,将消息送到皇太后的手中,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皇太后张氏才能够稳得住局面。

    他所说的这件事,就连大明的将士中都没多少人知,少数几个知的人全都被控制了起来,剩的就只剩他们五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