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92(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赵营赵师爷一时也气得无话可说。

    “理是这样,”姚山说:“只是我父亲那辈从来,不挂墨务官的衔了,也没在挂皇商的名,就这么依照旧例往中送墨。”

    姚山手里拿在雕刻刀,还在不停地雕琢细微:“这不好说,从前三锭姚墨能换十两银。”

    “真好看。”他

    一位二十五六岁的羸瘦青年在书房外徘徊许久,终于鼓起勇气冲了去:“爹, 爹, 你不要再给我找……”

    卫景平一瞧,她手里拿的是个请帖,落款是咸州知州樊先。

    这青年是樊先的儿樊荣, 他连日正在闭门苦读,为的是在此科秋闱之中考中个举人的名次。

    等于是一锭姚墨三两多

    既然知樊先这回上蹿仗的是谢回的势,他们只要盯谢大人就行了,姓樊的这等宵小之辈, 他打的什么主意, 只要他没把手伸到卫家的其他人上来, 暂且不用理会。

    “光考中名次有什么用?”樊先叹了气:“中不了解元、亚元、经魁, 还是不了谢大人的。”

    其实古代科举考场痼疾很多,像替考啊提前找人写好文章啊这一抓一大把,屡见不鲜的,历朝历代的皇帝也疼这事儿,动辄杀一批,放一批,但前仆后继的本禁不了。

    樊荣面青白,嗫喏着:“儿觉得这三年学业有所益, 想来此次秋闱考中名次不难。”

    卫景平悟:“老姚,其实你原本是制墨的皇商对不对?等于说是制的墨专供的。”

    又或者,离秋闱尚有段时日,没到他们拟题剿袭的时候,樊先只是先见一见他罢了。

    刘婆又拿着请贴退回去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读书人, “找人给他代文章”这件事他实在是说不

    当朝乡试的名称为解元, 第二名为亚元,第三至第六名为经魁,以便只有中举的名次了。

    押题

童案首的目标忒大,打他的主意不靠谱,遂放弃了?

    以他对谢回的了解,此次谢大人来甘州主考,必然是要择

    听说卫景平退回了请帖, 闭门不见客,樊先砰地一声将茶盏拂到地上, 低声怒:“此甚不识抬举。”

    随便他蹦跶好了。

    咱们平哥儿未仕先见到了官场的浑

    这边拉扯着家常,刘婆来了:“平哥儿,有人拿了这个来请你。”

    卫景平略一沉思:“刘妈, 麻烦你去回他一,就说我刚才跟三哥切磋武艺, 一时没轻重伤了骨, 大概要卧床静养,等日后能行动了再去拜访他们樊大人。”

    事到如今只能找个“有备无患”的理由安抚自己了。

    ◎此科秋闱的题目,有了。◎

    只有在秋闱中考中经魁以上的名次,才有可能主考官谢回的,日后无论是官还是举业,才能投他的门被照顾提携。

    瞧他回来之后张的,又是顾世安又是老姚的折腾了一通,到来人家樊先蛰伏不动了,这不是白忙活嘛。

    樊先看着被举业压得背微微弯曲的儿, 心中有心疼也有怒气,他摆手命旁人退,留他们父俩说话:“荣儿,可是你上次院试考中的名次并不众。”

    卫景平一路左思右想回到家中,卫巧巧给他展示了两个黑漆描金彩双龙戏珠的盒,一个背面印着幅农家采棉图,另一个印着拣练图,画面的尤为国泰民安,一看就很招人待见。

    1是康熙见到南宋楼璹的《耕织图》后说的,见记于《清史》。

    像这样的墨锭,姚家还未往送过,故而不知能不能得贵人的青,又能拿多少赏银。

    次日晚, 咸州知州樊家书房。

    “老姚,这棉耕织图墨送里能换多少赏银啊?”卫景平凑过来看了半天墨模,问

    “采棉”和“拣练”的墨模也已成型了,这回从到尾全由姚山一力制作,到半成品时就惊艳了卫家一家人,叫他们大开界见识了一番百年制墨世家积攒的功底。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