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
启蛰轻靠上椅背,拢了拢袖炉,和颜悦:“林逸白?”
林逸白垂首应:“是。”
他四十许岁,面容清毅,启蛰对他略有好:“我看过卷宗,相比起其他令史,你问的问题格外少些。”
容朝放选派官员时,在考
过原来的政绩及其他
况之后,会把相同成绩的放在一起,这一
分人派任的官职会大同小异,只有地域和
职务会略有
。
铨选要遵循容朝旧例,如一般直系亲属像祖孙、父不得同省为官,大功之
不得同
两个以上四品官,直系亲人有任三品以上官员者不得任京畿之令、尉,地方官员不得在籍贯地或家乡任职,亲属有某品以上官者,不得任监察之官等等,这些条例大
不变,只是某年可能会增删一些细节。
除非有皇帝特令或是其他原因,令史都要熟记遵守这些条例,还要通过铨问,加以判断,决定某人去某地任何职。
因为放选去的官员的政绩,会关系到令史的政绩,所以令史们在没有特殊
况时,大多是要仔细甄别的。
令史们习惯不同,有些令史会问得格外详细一些,连忌、环境
、方言是否熟悉等问题都会考虑
去,有的则是喜
反其
而行之,故意南人北调北人南调。
前时规定,铨问时,所有问题都会登记在册,启蛰前些日翻查吏
资料,连带着近三年里七八品地方官的放选旧例都看了一遍。
其中,林逸白所问最少,但放选去的官员政绩还算不错,几十个令史里,成绩也在中上游。
林逸白答:“候选官员们各有心意,臣只问即可。”
启蛰说:“你不怕他们别有居心?”
林逸白答:“朝廷选人,到了令史这一步,可以说大局已定,既然如此,别有居心的人去哪都会别有居心。”
启蛰饶有兴趣:“这么说,你是想为其他人行个方便?”
林逸白不知想到什么,顿了顿才答:“臣只是觉得,如果这个官很难才当上,那么所有人都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官位,谁还肯去忠言逆耳,久而久之,尽成了蠹虫中庸之辈。”
是个新鲜有趣的看法。
启蛰忽然想起,她阿娘执政时,有一年有些大臣自告奋勇,联名建议要整顿地方不良之风,自请外派,结果三年之期一到,二十多个派去的官员,只有三个政绩为“上”……后来大臣们都变得谦虚异常,再没人提这
事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