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铁券能以太祖御旨之名发扬家族,那难保两支人扩张到一定程度,会带些某些隐患。
“常蔚陷害薛家铁证如山,还能有什么差错?便是有差错,就冲他豢养死士,盗取兵一条,薛家也至少能有一半的无辜。”
又意有所指。儿臣后来思前想后,从父皇调遣镇国公去中军都督府任职开始,父皇有一分心力似乎始终放在六
所关注的政务之外。”
皇帝默语片刻,说:“你有没有听说过,护国铁券?”
皇帝放奏折,缓声
:“你推测的不曾有错。朝中的确
了些问题。”
“这是我大梁每一任君主代代相传的要之事,自然是真的。”
“那父皇是否见过?”
听到这四个字,太面容一怔:“就是传说中太祖皇帝驾崩之前留给文武两位辅政大臣的铁券?”
“未曾。便是连阿瞒成日在东行走,儿臣也不曾说。”太
目光澄澈。
皇帝走地来:“朕自然没有见过。朕
为君王,倘若见到了护国铁券,那就是国难当
的时候了。这铁券,并不能随意示人。它代表的是我大梁的太祖帝君,也代表着江山社稷,它有无上尊严。当然,朕作为大梁皇帝的传承,自然也有辨认它的法
。”
皇帝凝望他许久,神渐渐缓和。“此事你可曾与人提及过?”
“原来如此。”太恍然,“这护国铁券,儿臣曾有所闻。据说太原王氏与湖州江氏乃是辅助太祖平定
世的八大功臣之二,经历过建朝之初那二十来年的动
,到最后也只有这二人对太祖,对大梁的忠心始终如一。只是后来却不知为何他们都迁回了祖籍,而儿臣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护国铁券,更没有听父皇说过,因而一直当作是传闻而已,并不存在。原来,这里面竟还有这么一段典故!这护国铁券,竟然是真的?而且还是赐给了王、江两家?”
太沉
说:“皇太祖爷爷赐予这样的两枚圣
去,理应还设了些限制,以作牵制。”
“恕儿臣愚钝,若非此事,又还能有什么事令父皇如此忧虑?”
皇帝:“自太祖之后,到朕为止,我朝已有四代君王,传说这个护国铁券一共两枚,一枚由文臣掌着,一枚武将掌着,分别是江南的江氏与太原的王氏。持有护国铁券的家族,累世不得
京为京官,但却
负文武传家,繁衍家族,替朝廷栽培人才的职责,大梁若有危难,这两家当举家族之力
京勤王,助帝室正统拨
反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自然有的。那铁券背后各刻着半枚龙纹玺印,剩的半枚在当朝君主的手中,而铁券的背面也镌刻着持券之人的权力范围,文官不得行武,武将不得科举,且世代不得通婚,等等条令。而即使是为了
京勤王,他们调兵遣将也是有指定的屯营的,并非随心所
。且朝中与孙王两家的联系也时刻不曾中断,王孙两家之中,
备有
中的人,每隔年一换。”
“儿臣以为只是常蔚陷害薛家之事。莫非这当中还有差错?”太语意中带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