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六章 不然呢(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陈兴泉此前的业务是塑料制品,仁桥地区业务的企业有几千家,基本上都是家小作坊,挂在生产队名,但实际上是农民自家的私人企业。

    塑料制品的好在于技术门槛低,拼的是小创意和销售能力。

    像塑料饭菜票这东西,其实最早就是某个人开的脑,算是填补了一个市场空白。这产品,国营大厂本不屑于,只有这些还于萌芽状态的乡镇企业愿意

    制作饭菜票不难,随便看一就知该怎么。但要把饭菜票销售去,就需要有人去跑业务。大厂不愿意的原因之一,也在于跑这业务太不划算了。国营企业的推销员门是要报销差补助的,住招待所也要有一定的级别,算来,成本就大得很了。

    陈兴泉这些人跑业务,不需要补助,住的也是最便宜的小店,大通铺上睡一宿,也就是一钱的支。这就是乡镇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最早一批塑料制品的小厂,都赚到了不少钱。但随即就引来了同乡们的效仿和竞争,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大家开始卷了。

    南本地的业务很快就被抢光了,大家不得不到外省去开拓新市场,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在上升。为了抢生意,同行间还会互相压价,这又一步地压缩了利空间。

    陈兴泉早就已经看来,塑料制品业务再去,就纯粹是赚一些辛苦钱了。当年吃不饱饭的时候,跑一个月能够赚一两百块钱,他会觉得欣喜若狂。可现在有了家底,再让他一百两百地赚钱,他可受不了。

    同行们凑在一起闲聊的时候,都说过要去找新项目,最好是能够有技术量的,不用像现在这样纯粹靠力去赚钱。

    这其实就是一般的贸易分工规律了。穷国最早承接的必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靠廉价劳动力赚钱。等到有了一定的积累,劳动力成本也开始上升了,就必然转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靠钱赚钱,或者靠技术赚钱。

    仁桥的农民企业家们不懂经济学,但他们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同样的规律。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