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34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书写时,林远秋

    且有一日林远秋去找王夫时,居然还看到他抱了一把九弦琴来,想来正准备抚上一抚呢。

    离着族学不远,有好几棵大樟树着,这会儿樟树叶在秋风的,发沙沙的声响,如同给此刻念着书的孩童们,打着拍

    如今他们已学到了《论语》的颜渊篇,说起来程也算蛮快的了。

    许是年纪还小,使的笔力还不够,在王夫里觉得林远秋写的不错的字,在林远秋自己看来,还有些稚,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王夫说好,那是对一个六岁孩童而言,而林远秋,心理年纪已过而立,再对比前世自己的书法,自然有些看不上了。

    翻到论语颜渊篇,仔细把文章看过一遍后,林远秋就蘸墨提笔,一字一句写了起来。

    如今磨墨的事,都是林远秋亲力亲为,每晚睡觉之前,他会先磨上两砚台的墨,等倒瓷瓶装好后,才上炕睡觉。

    最让林远秋佩服的还是王夫,居然一人可以同时教好几门课业,除了先前的蒙养教学和明字,以及如今的四书,现又增加了算学,真是样样都拿手。

    农忙假过后,族学又多了九名新生,都是十岁上的年纪。

    当时看到林远秋诧异的目光,王师母笑,“这有啥,除了抚九弦琴,你家夫还会骑呢。”

    而现,林远秋觉得,自己能将字写得工整清楚,就是好的。

    想想都可怕。

    ……

    等了空,林远秋准备好好理一理前世好的学习方法,都说好的学习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完全可以把好的方法用到学习中来。

    倒一小半的墨在陶碗里后,林远秋拿笔,沾墨调锋,而后运笔于纸上。

    此外,边纸还有一个最大的好,那就是涩行效果好,且纸质温写起来也顺手,不会洇墨,这也是林远秋前世练习书法时的首选用纸,特别是写篆书,老辣的笔法,再上质朴的纸张,拙味就来了。

    林远秋从书袋里拿了边纸来,这是他特地让爹帮他买来练字的,比起宣纸,边纸要便宜许多。

    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说这话时,林远秋看到,王师母看向王夫光里,满满的都是崇拜。

    王夫把娃儿们分开两批授学,先是林远秋他们的四书,等讲学小半个时辰之后,接来就换到了九名新生,由王夫领着跟读三字经。

    原先十五人,加上如今的九人,二十四名学生同坐在一个班舍里,顿时拥挤了不少。

    而林远秋他们十五人,则开始习字。

    林远秋觉得,在古代,小孩念书还不容易的,就拿自己来说,六岁的年纪,这在现代还是幼儿园的年龄,到了这里就是正正式式的读书人了,听王师母说,那些大人家的男孩,大多四岁就开始启蒙,自此想睡个懒觉都难。

    林远秋特地准备了一本课堂笔记,为的就是记文章中词句的释义。

间,然后再回班舍继续上课,再之后半个时辰的中饭时间,而后差不多到了酉时才能学了,每日就跟个小陀螺似的。

    都说好记不如烂笔,记课堂笔记之后,自己在家研读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林远秋也算摸到了王夫的教学步骤,应该是先带着大家把四书全简略的浏览一遍,而后再一篇篇讲解。

    打开边纸,铺在课桌上,而后再拿小陶碗和装墨的瓷瓶,虽已有了砚台,可林远秋还是喜带着磨好的墨,省得又是砚台又是墨条,还有,装在书袋里实在不方便。

    新来的学生才开始蒙学,课业程自然与林远秋他们不同。

    只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些东西必须得经过时间的积淀,唯一可能的捷径,怕只有多写多练多时间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