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粮卖价还可以去米铺打听,可赈灾粮满仓,以及朝廷官员的调谪之事,周
旭是从哪里知晓的。
联想到刚刚他提的茶楼,林远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是从茶楼听来的?”
周旭嗯嗯嗯的
着
,“怎样,我聪明吧?”
原来,自几日前说了要给自己当老师后,周旭就一直在想着如何增加见识的事。
虽他不想承认乌静先生给的泛泛而谈的批语,可自己写策文时论据难寻,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周旭觉得,就目前来说,自己最该
的就是像林兄一样,多收集一些时务实事才是
关键。
至于来源,除了从闱墨制义和历届乡试会试的策文上获取,周旭突然想到了一
所在,那就是茶楼,特别是靠近繁忙码
那儿的茶楼,那里每日来来往往的坐贾行商可有不少,而这些人大多都是天南地北的走,自然知晓天南地北的事,常去那儿坐坐的话,肯定能听到不少有用的事来。
所以,趁着今日正是休沐日,便匆忙带着书砚往北城码的八方茶楼去了。
门前,周
旭本来想喊上林远秋一块的,可又怕到时与自己预想的不一样,觉得还是自己先去一趟好了。
主仆二人到了那儿,就挑了个临窗的位置坐着,再让店伙计上了茶,而后就边吃茶边竖着耳朵了。
茶楼和饭馆酒楼不一样,在这里,只要你有空闲,哪怕捧着茶碗坐上一天,掌柜也不会过来撵你,且那跑堂伙计还会拎着茶壶时不时的过来给你添些茶。
不过前提你得银钱
了茶,否则这么
坐着,挨掌柜的白
是肯定的。
正如周旭预想的那样,随着一艘艘船靠岸,来茶楼吃茶的商贾就多了起来。
这其中,除了一小分是过来谈生意的,更多的还是趁着卸货或者装货的空档,来这边与人说话聊天的。
都是山南海北四走动的人,知
的事
肯定多,等聊到兴
上时,那各地的所见所闻,自然就娓娓
来了。
这让听的满耳朵的周旭简直
兴的飞起,心
后悔来时怎么没记得把笔墨纸砚给带上,不然脑
里装的讯息太多,肯定要混成一锅粥了。
最后,觉得脑已快记不
的他,只能提早回来了,等到了宿舍,就提笔把讯息记到了册
上,而后飞快往这边“显摆”来了。
林远秋对周旭的聪明脑袋瓜佩服的不行,许是前世没有这
大堂式的畅聊所在,所以林远秋是丁
往这方面想的念
都没有。
再看周旭记
的这些
容,涉及到的方面可不少,有关乎农事的,有讲民生的,还有官场方面的等等。所有这些,不正是他俩目前最需要知
的时政吗。
看到林兄里的佩服,周
旭心
激动,能得到林兄的一句夸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而得了好方法的林远秋,心中的激动可不比周旭少。世人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林远秋觉得,两人行也必有我师焉。
想到早上自己卖画得了不少账,此时又得了周兄的好法
,两件好事聚在一起,今日合该好好庆祝一番才对。
林远秋豪气的一挥手,“周兄,今日中饭由我东,咱们现在就去鱼香居吃红烧鱼去!”
吃吃吃吃鱼?
周旭顿时
睛睁得老大,才吃了没多久呢,今日又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