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63节(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殿试终于开始。

    叶峥的心其实是比较放松的,他不像那些志向远大的考生,图谋一甲,或者二甲前十,这些名次的考生都有希望翰林,是今后阁老的苗,被称为清贵之

    这倒不是说明文规定了二甲之后的考生不可阁,只是从茫茫的历史事实上来看,希望渺茫,没啥先例罢了。

    叶峥的终极目标是得个中间名次的士,一甲本不去想,二甲也不用太前,三甲也无所谓,同士也是士,就像同等学力也是学力,他现在的心态就类似于前世那些考研和考公务员的,能上岸就成,多一分都是浪费,谁还什么排名啊。

    气定定心,叶峥看向纸上的题目。

    这题不拗,翻译成白话就是:历史上朝廷治国,有外重轻和外轻重,论如何看待两国策。

    要答这题,首先要明白外重轻和外轻重分别是什么。

    这个外不是说外国,也不是说敌国,而是指地方,则是说中央朝堂。

    所以这题很明显了,明光帝实际上在问考生们,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这两治国方式,诸位学你们怎么看吶?

    别的学怎么看,叶峥不知,但对学过唯主义辩证法的叶峥来说,辩证地思考问题已经是他的本能。

    既然题目中有外重轻和外轻重,自然要分别加以阐述分析。

    有了思路,叶峥开始在草稿纸上起草容。

    先分析了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各自的好坏,对民生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这两条就用去了一半篇幅。

    分析过后,自然要给结论,或者说侧重,明光帝问你怎么看,考生就要老老实实说自己怎么看,不能在明光帝跟前耍腔,分析了半天就是写不到考生自己的看法,明光帝好歹也治理了几十年的国家,跟前的都是天有才华或猾的人尖,考生若对于治国理事没有自己的想法,不拿真实的态度,是不可能让明光帝动容的。

    但想法,或者说态度,要落在哪一侧呢?

    考生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光帝本人怎么想。

    也许有人会觉得,皇帝,自然是天底权擅专之人,大力鼓中央集权准没错,但比起前朝,明光帝在位这些年却并不独断专行,有事喜拿到朝堂上和诸公议论,他改善了科举制度,不重门第重才华,让寒门学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大启的治国理事中来,也没有前朝重文轻武的风气,给了兵士和各地节度使必要的资源和统筹兵力的权利,也让一地官员拥有对该地更大的治理权。

    这充分说明,明光帝的大半生的政策,不属于严重中央集权那一块的。

    那么是不是由此可推,在明光帝心目中,外重轻和外轻重的比例,是前者占优的呢?

    叶峥提笔在墨里蘸了蘸,正待落笔,写这个观

    然而就在这一刻,他脑中忽然闪过几个镜,堰州府知州失踪,州城外民作,知州回来后对于整件事的隐瞒,行于民间无意中听到的只言片语。

    这些片段的闪回,让叶峥对之前的想法不可避免产生了怀疑。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