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113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第105章

    在宝丰和涉林有两,达到了每亩收成一千斤的超收成!

帮忙呢……”

    借着这,那棕榈皂也可在百姓中推广开来。

    什么岑安先生用了都说好的竹叶香皂,什么安国公老夫人最喜的玫瑰油,这样的活招牌一起来,那他的端皂品就再也不愁销路了,自然,是端产品,也得有端产品的价,那价格肯定也是要你好看的,奢侈品不就是这个路吗?

    你叶峥说了什么,原来叶峥主动提议,要把那定礼盒梅兰竹四君的香皂盒给恒一些,让他的人带去京城送礼,这梅兰竹四君盒的香皂是叶峥让人了功夫研制来的,那皂上不仅有四君的清香,不仅成了四君的形状,皂还添加了四君,把那竹叶、、兰、梅,制成永生的样的皂块,为了让的存在不影响香皂的使用手,一群人冥思苦想,了许多实验,克服了很多困难。

    从此以后,雁云州再也不会有饥荒了!

    当然雁云州的好东西那是太多了,包括这回,叶峥给恒准备的也不止那香皂一,还有蜡烛,还有油,还有那土豆粉。

    霞山石的那个山坳坳,也自此变得有名了起来,不仅从此以制砚为生,还有许多读书人竞相去打卡呢,打卡回来就写一篇什么霞山游记之类的酸文,或者作一首霞山云雾之类的酸诗,去,又一步弘扬了霞山的名声。

    这四君装并没有给店铺售卖,叶峥一直留着,就等着借恒的东风呢。

    恒一听就哈哈笑声,指着叶峥:“阿弟你啊,真是好算计,竟然把为兄和父皇都给算计去了。”

    要知恒当皇念书的时候,皇们的老师各个都是当世大儒,如今恒虽离京远去,但遣人给京城的皇帝送东西表孝心的时候,顺带给这些老师们送东西当不忘师恩那是怎么都说得过去的,何况送的又不是金银财宝那等俗的阿谀的,也不是送书信之类听起来谋划的,只是送个雁云州的特产而已,一雅又充满了文艺气息的香皂,这有啥,不仅给老师们送,他还要给皇帝送,给后娘娘们送,给皇兄弟们送呢。

    但叶峥的主要目的不是送去里那些,而是这个四君盒。

    如果皇的老师,当世大儒都用他们雁云州制作的四君香皂盒,他们雁云州岂不也能藉此在文人墨客心中留痕迹,即便没法像霞山石砚那么有名,总能去一去这雁云州是蛮荒之地的老观念,愿意主动安利雁云州产的香皂,那就达到了叶峥的目的了。

    三月中又传来好消息,虽然这批去的土豆因为修路原因耽搁了一些收割时日,但最终,每亩达到了九百斤的好收成,这是蟠龙和永年。

    两人边吃菜边把事一说。

    不过再再特制,也不过就是香皂而已,既表达不忘父兄的谊,又不犯忌讳,简直是贴心极了。

    只要这些东西在里的反响好,民间自然就有人会寻,大通镖局那边自然就可以着手贩卖,甚至都不用和叶峥在雁云州这里似的藉助商会的力量,京城的名门贵族的碑就是最好的活招牌。

    从古到今,那文人都附庸风雅,当世大儒喜的东西都会被天读书人争相模仿,譬如前朝有一位好霞山石的砚台,那霞山石立就从一文不名的普通石,变成天文人墨客无不追捧的名石,霞山石砚也成了一名砚。

    有了两批土豆收成数目打底,雁云三县两郡的百姓对于土豆的收成问题,再也没有丝毫怀疑了,这是神迹啊神迹。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补充过资金,修路工作继续平稳行中。

    当然,那就不是梅兰竹,而是其他特制的图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