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6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果然提过此事,元宝也放松了些。

糕味与外不同,还真是每年都想着。”

    现任兵尚书崔敦礼,早已加太尉一脉,他推向三省的官员,自然不会有什么阻力。尚书右仆褚遂良(他着人事门吏)直接就给他批了。

    周元宝

    而周元宝在关键的时刻,留在了太史局,兢兢业业与她一起共渡难关,必然也不只因为他们是多年搭班相的来的同僚。

    圆圆的脸有皱成了状:“家父在这个职方司郎中位上,已经坐了十来年了。”

    太尉横扫一片宗亲,其实诸如周家这中等官宦人家,是不的——那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又没有李唐血脉,这辈也不会想着去谋反。

    周元宝笑:“我家中也只有这个重糕,算是自家一拿得手的方——比不得那些世家名门,家里的酒馔心多的是传世秘方。”

    他压低了声音:“我听父兄说,陛似是对太尉颇有不满。”元宝又补了一句:“也不光听说,我虽上不了常朝。但那日大朝会是到了的,陛单独为英国公绘凌烟阁图……”

    这时候再不向皇帝表态,更待何时。

    元宝:“许多人家私关门掩议论着,太尉也太霸了些——当年褚相有过失,不过罚刺史三月就又回京了,可那御史韦思谦,至今还在苦哈哈县的县令呢。”

    中窥豹,姜沃想,与周家一样,心怨不敢言,伺机而动的朝臣,一定还有许多。

    姜沃给元宝倒了一杯茶,问:“若我没记错,令尊是兵职方司郎中吧。”兵之首为兵尚书,其次是两位侍郎,再次之,便是兵各分司的郎中。

    韦思谦是御史,的就是弹劾的事儿。

    这还是将作监于少监送给她的中秋礼,三枚用特殊兽骨打磨的骰,光泽奇异。

    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坐的位置决定了脑袋。

    “还是从前英国公任兵尚书时提上来的。”

    那段时日周家想来也在观望——若是皇帝连太史令都不保,那他们也没必要往上凑了,直接都躺平接受在太尉领导慢慢熬的日吧。

    本就是利益共同

    “向来兵侍郎多由职方司郎中升任,陛想来也更乐于任之以才,而非任之族望。”

    而更令他们窒息的是,所有上层的官位,已经被太尉垄断了。

    周元宝松气起:“多谢太史令解惑。”

    结果太尉一句话,立刻从京中御史,发落成县县令,且见遥遥无归期。

    哪怕孙太尉真的对着宗谱,把亲王们挨个掉,许多朝臣也不过慨一声好凶。

    姜沃:“你只说就是了——经过那‘解官’事,咱们也算是共患难过了。”

    姜沃莞尔:“多谢府上重糕。”

    对许多官宦人家来说,便是悬在的利刃,有些让人透不过气来了——便是努力往上爬了,若是不慎于公事上得罪了太尉(甚至只是太尉一脉的朝臣),官位便要付之东吗?

    “可自当今登基,英国公拜相离开了兵,崔侍郎了兵尚书后,家父这官位就再也动不了了,估计一辈也就这样了——太史令,并非我偏着自家人,而是论资历,论这些年的考评记功,家父比崔尚书提起的那位,更该挪到侍郎位上。只是,我们家没有崔氏那门好亲戚罢了!”

    姜沃收回三枚‘一’朝上的骰,对周元宝:“职方司掌舆图、军制、镇戍等诸多兵要事,当年英国公既然择中令尊为职方司郎中,必是择以才。”

    朝堂之上,永远都不缺等待机会,等着利益重新分好分一杯羹的人。

    送过糕,元宝却没有走,而是坐来,小声:“太史令,我能不能问你件事?”

    姜沃细听着。

    可如今,皇帝与太尉,舅甥之间已生嫌隙,已有对立。

    更因为,本来就在同一战线上。

    也别想升官了,先祈祷太尉一脉没有人盯上自己的官职,直接把他们踢走就谢天谢地了!

    且韦思谦京兆韦氏,也并非无家族庇护之人。

    姜沃随手拿起案上放着的三枚骰

    她随手掷——这朝堂上,也永远不缺赌徒。

    那段时间何止她每日宿在太史局加班,周元宝这位太史丞也是如此。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正如——

    他们绞尽脑想的是怎么在朝上站住,最好再往上爬一爬,将来能荫及孙。

    但孙无忌将御史韦思谦发落京这件事,给中等官宦人家的震撼就太大了。

    到底是多年同僚相,周元宝又是个比较大大咧咧的,直接就心最真实的抱怨。

    周元豹于武将之家,往上数几辈还只是农,是靠着祖父的战功,在开国时得了的勋官,家中亦有个开国县男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