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吏资考。
经尚书省与吏共同筹记:今岁资考人数,共五千三百零二员。
同中书门三品
说起需求造就市场——
姜沃很快就慨起另一件事:此番吏
资考事,还将大唐印刷术的普及,往前推了一步。
史载,印刷术初创于唐代。
然虽有印刷术,大唐实则还是手抄为主。
印刷术实渐兴于五代之后,直到宋时才算真正印刷术时代,甚至又
现了活字印刷这项新的发明。
姜沃至此世后,也很快发现,边实在是很少有印刷品的。
基本所见文字都是手抄版。
此时除了官方廷会印刷用于典藏的书籍外,民间的印刷术基本只停留在印历书上。
只举一个例便可知:偌大的
安城,只有东市上有两三家印刷铺
。
基本也只会印历书、佛经、文等。
并不是印刷本不好,只是一来雕版印刷术刚面世,时人的观念还没转过来。二来,也是没有大量的市场需求。
此时人若是需要一本书,从固定思维来说,最先反应肯定是手抄一遍。
而从经济考虑也是手抄:总没必要为了一本书,就去专门雕印一回。有这个财力和等着雕版的功夫,早就抄完了。
直到现在,有了需求。
最先发现苗的,还是
江
鸭先知的国
监人——骆宾王和崔朝先后向姜沃说起了此事。
骆宾王是来借书的:国监算学科的讲师和学
一直都是最少的,如今他们手里的《算经》以及平素所学的《算学笔记》,不免要被人排队借阅抄写。
其余较为罕有的书籍,也是分外抢手。
考期临近,学们又要背书,又要抄书,简直是蜡烛两
烧。
骆宾王就是来向姜沃求借一本《缀数》。
如今要借这本书的学,已经排到十月资考后。
与他们思维不同,姜沃第一反应就是,复印。
姜沃就:“你们这么多人需要此书,便去印书铺
雕
板来,直接印
几百本来不好吗?”
“且资考又不是一回。去雕版后,还能把版留
来,将来再需要再印就是了。”
骆宾王:……是哦!
其实有时候,人只是需要一
思维定式。
姜沃见骆宾王如梦初醒一样,拿着《缀数》去搞复印版了。
估计有他这么一搞,国监很快就会
现雕版印刷风
。
只是,据姜沃所知,洛城
只有一家刁家印刷,估计难接
这么多单。
于是这一晚,姜沃还问起崔朝,国监近来抄书事。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