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2节(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而刘仁轨上书的最后一句,便是请战:“臣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3]

    ‘统’与‘治’

    显庆五年七月。

    朝上就熊津都督刘仁轨所上‘请征倭国事’,展开了激烈讨论。

    讨论的议题倒不是打不打——拒不大唐的人(没错,百济王已经拥有大唐了),以及阻拦大唐使者登岸两件事叠加——打肯定是要打的,否则正如刘都督所奏,倭国保百济王,必会给辽东局势留后患。

    争论也不在能不能打赢,朝臣们没有一个觉得这是个问题。

    分歧之,主要在于此番作战规模——是要打到倭国俯首称臣,从此成为大唐属国?还是就打一场警告战,令倭国百济王

    朝臣们各执一词,都有理有据。

    事关军国大事,皇帝也很慎重,令三省宰辅详议后,再各自报上最终的意见与详奏。

    尚书省辖六

    于是在刚刚返回京城的,尚书省左仆李勣大将军主持,六五品以上官员,全集合开了一场大会,来统一尚书省的观

    虽说六齐聚,但与此战事有关的,主要还是兵、吏

    工事,也算有一半牵连。

    而刑和礼的官员们,都自觉都坐到远一的地方去了——专业不对,纯纯来旁听。

    姜沃是习惯了什么会议,都要会议记录的。

    自李勣大将军开,她就提笔,准备开记。

    李勣叩了叩桌,神一如既往肃然:“首先,先说说诸位疑惑的问题——”

    “何为倭国?”

    姜沃:……

    然她抬环顾屋,就发现许多朝臣都在认同地

    之后带着一脸求知,等着刚从辽东回来的李勣大将军,讲解倭国到底是什么国家。

    她重新调整了心态:是啊,此时的大唐朝臣,又怎么会关注、了解倭国呢?

    就像此时向大唐朝贡的数十个西域国家一样,若是随意拎来一个,姜沃对其国的了解,也只会停留在‘这个名字有印象’的层面。

    倭国在大唐朝臣心中,就是如此。

    于是姜沃摆正心态,认真笔记:她也要站在此时大唐朝臣的角度,来看问题。

    李勣大将军简短介绍了倭国——

    “倭国,于新罗之南的海上,依山岛居。冠服颇似新罗人。”

    没了。

    姜沃:……真的,好简短啊。

    而且全都以新罗作为对照组,倭国听了不得破防啊。

    好在,李勣大将军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据灭百济时所得的军报,倭国的国力,应当与百济新罗仿佛,甚至略差。”据说当地军械很落后。

    听到这儿,便有朝臣不解发问:“既如此,倭国如何敢扣百济王,截我朝使臣?”原以为倭国面对大唐这么刚,多少得跟吐蕃、当年突厥等一个量呢。合着还不如新罗啊?那为什么这么猖狂呢?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