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71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她合上匣前,看到最上面的一篇,正是王所作《稷序》。

    两人刚走到梅苑正门,王神玉就见姜府的车上,先来一人。

    ‘书’乃要求官员书法(尤其是上奏疏用的楷书),字迹工整,又以书法遒劲刚为佳。

    诗会结束前,帝后额外了王和杨炯两位少年英才,各一序——

    姜沃也毫无谦虚之意,应:“正如王相之梅树——自是自家院中木为最佳,此世再无更胜者。”

    说来,此时官场之上,被上峰和同僚夸赞仪容,绝不是什么讽刺和贬低,而是件很光鲜很值得骄傲的事儿。

    以王之文‘神韵飘逸、气象宛然’,令其为今日稷诗会作一篇骈文。

    今日才所作诗文,皆由书令官抄写了数十份,送与各位贵客赏评。

    以杨炯之文‘整肃雄浑、骨韵苍然’,令其为古之帝王泰山封禅事作一篇骈文。

    毕竟,大唐官场是明文规定的需得‘以貌取人’。

    因两人在梅苑转了太久,哪怕细雪如絮,沾衣似无,上还是带了些寒之气,手炉里的炭火也已经烧尽。

    诗会后,姜沃心一直颇佳。

    经此一事,王应当也会留在京中国监继续读书。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崔朝将两枚的手炉分别递给两人,然后请王神玉先上姜府的车:“王相衣袖微,车上有备好的驱寒草药茶。”

    因城建署之事,每到一州一县,她多会去看看当地的路桥梁。

    崔朝原要走过来,但见王神玉和姜沃两人止步相谈,就也停在了原地静候。

    ‘判’乃要求官员能写明状判,又以其文辞简明有据为佳。

    而王神玉见他执灯而立,便再次颔首:“尤记崔郎少时初安,容采如明锦浮光,令人望而慕之。”

    然原稿,自然被姜沃这位东主取走了。

    两人谈笑过后,走台阶。

    他转望着姜沃,笑意洒然:“姜相一如既往好光啊。”

    还特意对姜沃:“怎么样,见过我的梅树,今日见这梅苑,是不是觉得总差什么?”

    姜府的车之上,姜沃正心满意足将厚厚一摞诗稿,装到放了驱虫荷包的木匣中。

    姜沃:……大概是差骄傲自满吧。

    王神玉既钟木,自是素有之心的人。骤然于此见了崔朝,不由转对姜沃:“此番各州举送才京,今日坐上也颇多青年俊彦——然再未有如崔郎当年初京城,便以风采过人闻名安者!”

    姜沃轻轻合上了木匣。

    其实从前多年,她已经陆续得到了卢照邻等人的手稿,但今日诗会之稿又不相同,值得珍藏。

    还未走官舍之地,就听到有人唤她。

    但在候选官员能去笔试前,还有些先决条件——言书判。

    “如今多年过去,却越见雅重,好似蕴星怀月。”

    且说此时吏授官,虽然是资考授官,想官统统得去笔试答卷。

了最初的,缓缓颔首,带了几分骄傲:“果然,皆不如我手植之梅树!”

    墨大氅里微官袍,正是鸿胪寺少卿崔朝。

    ‘言’,乃要求官员言辞谈吐畅清晰,又以言之有为佳。

    在大唐想官的必备条件:第一条就是‘’(容貌)——最低标准也得是貌端正。仪采众更佳,可加印象分。

    王神玉也不推辞,上车喝过一盏茶后才告辞。

    他这话说来,是十成十的赞

    故而姜沃在大唐官场待的真的很舒服:一望过去,不说全是她自家少卿这‘绝代佳人’,但确实个个都仪容端正,各有风仪,令人赏心悦目。

    他亦未撑伞,手里提着一盏灯,柔和的光芒笼罩于,细雪在烛光越见晶莹剔透,拂过他的面容。

    这可都是原始手稿!

    “凡我一世所见诸人,终不可比。”

    这日圣驾跸驻后,她依旧披大氅带着吴英往外走去。才门就遇到了来寻她的狄仁杰,两人正好一路走一路谈。

    因此大唐的‘考公’相当于先面试再笔试。尤其是其中‘’这一条,卡的还严——若是天不凑巧容貌态有缺,那就必须得有过人的大才,才可能被破格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