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盛唐小女官 第85节(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薇学堂来的人吧?

    以她那样的才学、她那样的品行,合该也像卢氏那样当个学官,凭借自己的学问把名字写县志里

    每每想到这一,郑莹暗自鼻酸之余,又督促自己打起十二分神办好三娘待给她的差使。

    转一个多月过去,学堂生员们的学习展喜人,大多数人已经掌握近百个字,其中包括最常用的数字以及基础常用字。

    这些最基础的常用字只要加上不同的偏旁便能有不同的义,学了一个往后就能连带认许多字来。

    由于郭家人众多,三娘有相当丰富的带弟弟妹妹识字的经验,开学之初便与卢氏她们整理适用于初学者的识字教材,是以这个打基础的阶段行得相当顺利。

    生员们学满一个月后,卢氏给她们开了节十分特别的课,为此她还把丈夫书房中珍藏的《说文解字》给搬了来,给生员们讲解常用的偏旁结构以及它们能给字赋予哪方面的意义。

    这些生员之中大多都是没有自己名字的,这一在寻常百姓家其实无论男女都差不多,想起名只能去求在他们里有学问的人帮忙起,自家起的话大抵是叫什么“大”“二”“大囡”“二囡”“阿珍”“阿宝”之类的。

    左右起了也没什么用,何必费那个事?

    所以卢氏把字结构这一节课拿来给她们起名用。

    自己挑学过的喜的字,再挑喜的偏旁首,看能不能组合寓意好的字当自己的名字。

    哪怕只是用于她们这些同窗之间相互称呼,总也是要起个好名儿的,没见那些文人墨客都给自己起字号吗?

    首把字归类的办法相传是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所创,后世的文字学便是因他那本《说文解字》而兴盛起来的。

    当年许慎写这份书稿的时候曾奉命教授侍读书,以便让这些中官去教授太后边的女们读书识字。

    兴许远在东汉年间,便曾有不少中女受这方法启蒙,生在数百年后的她们在这方面也算是后辈了。

    卢氏本就是世家教育熏染来的,不可谓不博闻识。

    那藏在史书之中的只言片语在她中说来,叫众人心里忽地生:数百年前的人都识字了,她们哪能落后太多?不仅她们不能落后,她们的儿女也不能落后,该学的都得学起来!

    一时间复习旧字的复习旧字、熟悉新首的熟悉新首,没一个人是懈怠的,所有人面前的习字沙盘都是写了又推平、推平了又写。

    常用的首学完以后,每个人都给自己起好了名字。

    卢氏给每个人分了一文房四宝,让她们把自己的名字写来。

    这是许多人生平第一次在纸上写字。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