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62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要搁在以前,哪敢想哟!趁着这么好的时候,抓努努力,把家里条件搞上去,别的不说,就那砖瓦房,谁不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陈庚年起床洗漱后, 去堂吃饭。

    “咱们村是不是也琢磨着该个什么生意呢?人家能赚钱,咱也一样可以!”

    路上,有瞧见他的差役赶忙张问好。

    人们围上来看闹,还有人问吴四娘,他们村是不是也跟大江村一样,在生意。

    哎呦,你还别说,这布确实便宜,质量也好。

    ◎植棉大豆,焦虑的乡绅老爷,发现煤矿!◎

是将给带了回来。

    最开始售卖的,是大江村。

    那能不习惯?简直太习惯了!

    这一嗓,果真把村一些人都给引了过来。

    时间一晃来到四月初。

    他们本来是预计,等六月份的时候植小麦的。

    可这俩平时把村事务理的井井有条的男人,这时候完全张不开嘴。

    “县太爷早!”

    生意就是这样,第一步还难跨去的,尤其是主动喊着叫卖,完全张不开嘛,怪难为的。

    “县前村那布,确实便宜又实惠,趁着现在还有清闲时间,给家里人件衣服。”

    “大江村的砖瓦也很实惠,我跟男人合计着,要不一咬牙,把砖瓦房盖起来。”

    棉大豆的事,暂时还没有在县区里传开。

    让大江村人激动的是,这个办法真的有用,那天一共有三人家买了砖瓦,打算盖新房!

    张庆学着大江村,也拉了一辆车,车上放着布匹,还坐着一个村里德望重的老爷,以及吴四娘。

    -

    陈庚年笑着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拘谨:“怎么样,在衙门待得还算习惯吧?”

    而也是从这个年初开始,江县的经济彻底开始起步发展,甚至现一个村富裕起来的传奇事件。

    佃们闻言惊呆了。

    只要抓住机遇,都能脱贫致富!

    到最后吴四娘急了,路过一个村,大声喊:“卖布嘞!便宜又实惠的布料,走过路过都来瞧瞧!”

    但县太爷却给佃们带来一个更大的惊喜——听说县太爷在胡商那里买到了新的农作,大豆和棉。这两样农作,一年只能植一次,四月,八月收,虽然一年只能一茬,但赚到的钱,能比两茬粮都要再多一

    日在变好,人们要么在赚钱,要么享受到更好的便利。

    他们带着钱回去,县前村的人兴的合不拢嘴。

    布这生活必需品,肯定比砖更受迎啊。

    吴四娘等人带了两匹布来,当天回去的时候就卖完了!

    第76章 076

    衙门先前招了一拨差役,大概有二十人, 最近裴宝来在带着他们‘实习’。

    刚开窑第一天就买了三人家,他们这绝对是属于开门红啊!

    后来也豁去了,问什么答什么:“对对,我们县前村,江县最东边那个村!现在就是小生意,但是你们放心,我们村的布,质量好,价格也实惠,你看这质量,你上手摸一摸。妹,买回去给孩件新衣裳吧,咱自己家的布,绝对放心使!”

    “一文钱五块!质量绝对好的红砖瓦,有要盖砖瓦房的吗?可以选择我们村的砖瓦。”

    “县太爷!”

    新的一年,定个新的目标,盖个新房吧!

    而随着砖瓦、布在县区通,江县人的心思也都跟着活络起来。

    消息传回来以后,人们都兴坏了。

    相比于大江村,县前村的人就腼腆许多。

    田大山拉着车,车上放着砖瓦,和同村几个人,一个个村走过,引来人们各议论凑闹。

    于是大家现在都盼着县太爷过来,听他讲一讲这棉和大豆是什么东西。

    因为大江村的砖瓦,和县前村的布,先一步开始售卖了!

    这生意,可真赚钱呐!

    早晨。

    这么多年了,除了县衙的商铺街,村里大家都自给自足,太久没有这走家串买卖的事了。

    佃们参考先前大江村开荒的办法,先用曲辕犁耕地,然后再蓄起田埂积累雨,将田地里的盐洗了去,拌好淤泥,又施加了一次堆,足足晾晒了大半个月,确保这些田地能真正沃起来。

    田大山这人稳重,还有主见,砖瓦窑开窑的当天,他就让村了两架板车,用牲拉着红砖瓦,去各个村叫卖。

    吴四娘一开始还拘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