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祭舅父文(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虽然舅父一生务农,但却是一个颇识文墨和很有远见之人。舅父田收虽然不多,但他一直都送我的表哥和表们读书,并希望他们能够有所作为。为了送我的大表哥读书考上大学,他甚至送我的大表哥在蓬安所有的中学校前前后后复习了八年,但大表哥最终未能考上大学,这也成为了舅父一生中最大的遗憾。1989年,当听说我考上了蓬安师范学校的时候,舅父逢人便说:“我一直都知,我的大生的几个儿女都是很能的,我的小外外是最能的!”后来,1992年当我参加了工作,分在家乡海田初中教书,父母为了我在街上能有住房居住,便向舅父借钱帮我修房,舅父毫不犹豫地便借了6000块钱给我,6000块钱在90年代无疑于是一笔款,这钱直到1997年我结婚之时才终于还清给舅父,当我提要还给舅父利息时,舅父却无论如何也决不要。其实,舅父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之大,是永远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清楚的。1999年,因为得罪了学校贪污腐败的校,即使在我遭遇逆境被调动到了全县最为偏僻的天成小学教书之时,舅父依旧打来电话鼓励

舅也都会将他们平时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腊等等好东西慷慨地从自家堂屋里的房梁上来,洗了煮好后炒给我们吃。有时候,也会煮上一大碗煎面给我们吃。而我们却发现同时吃面条的表哥和表的碗里却没有煎。舅父之对我们,常常胜过对他自己的亲生儿女。小时候,我们家因为兄弟姊妹多,父母所在的裁铺的收也非常有限,因此生活得也非常地清苦。为了生活,父母之间也常常吵架,每每一吵了架,母亲便会跑到舅父家里去诉苦。于是,我们兄妹们便会受父亲之命,常常去舅父家中接母亲回家。每次去舅父家接母亲,舅父总是要反复地劝解母亲,说孩都这么大了,夫妻之间一定要团结,夫哥也不容易等等。母亲听了这些话,气也就消了。那时候,舅父的家就好象我家母亲的避风港和保护伞一样。曾听母亲反复提起,1969年冬月,母亲生了我的,患了病,医生说必须得到当时的罗家医院去治疗。当时永兴公社到罗家不通公路,于是只好找来一把凉椅和两千担绑扎在一起竿,舅父和我的大爸两人一起,将我的母亲抬了三四十里崎岖的山路,费尽艰辛,才终于抬到罗家医院,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要是稍微再慢几个小时就会有生命危险的。从始至终,打我有记忆以来,只要我们家无论有什么事,无论大小,只要母亲一声吩咐,舅父都会义不容辞地赶来我们家帮忙:我们家裁铺的房漏雨了需要翻瓦,我们家养猪要修猪圈,我们家搬房要抬石,如此等等,无论大小什么事,舅父一接到信总会义不容辞地赶到我们家里来帮忙,即使在他们家最农忙的时候,舅父也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记忆中,舅父对我非常和蔼,有时候对我的关甚至近乎于溺。甚至常常把我的一些调也要当成优一般津津乐。他常常在家笑呵呵地对我的舅娘说:“今天,我的小外外居然在永兴公社品站后面将人家放炮炸片石的炮用沙全给堵了。哈哈!”当然,舅父田之余也常常到我们家来看望我的母亲,有一次,舅父到我们家来,刚好看见我正在用蒲扇给猪扇扇,舅父问我:“你怎么在给猪扇扇呢?“我说:“猪病了,妈妈叫我给猪扇扇降温!不扇的话,妈妈要打!”后来,舅父对我的母亲说,你应该叫儿多读书,不应该叫儿给猪扇扇!儿前途重要还是猪重要?只有读书才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