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
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但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后人把这桩案件编纂为一
乌台诗案。宋哲宗即位,
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
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
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
贡举。苏轼也被平反并得到了提
重用。但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
并把新法全盘否定,认为其与“王安石党”不过一丘之貉,都是从小集团利益
发,并没有真正考虑天
百姓的愿望,他于是又上书弹劾司
光党。至此,苏轼是既不能容纳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政治
境愈加艰难。于是他上书自求外调。再次来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
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
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
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苏轼被贬至广东惠州。1097年,苏轼再被贬至更远的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
罚。1101年,宋徽宗即位,着力缓和新旧两党矛盾,苏轼被赦免了
放海外之罪。在自惠州后八年的
放生活中,苏轼一家死了九
人,虽然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垂暮之年的苏轼依然乐观开朗、富有朝气。他在渡过琼州海峡返北途中
诵
:“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次年,其
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河南省平
山市境
),其
将之与苏轼葬于一
,称“二苏坟”那么作为一代大文豪的苏轼究竟与蓬安有些什么历史渊源和遗迹呢?为此,2011年5月6日,我专程赶到了蓬安县银汉镇的来苏寺
行了实地考察。坐车去银汉镇的路上,快到银汉镇之时,同车的当地农民在车里用手指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一座状如驼峰似的
大山峰纷纷向我介绍说:“那座最
的山上就是来苏寺,寺里曾是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900多年前到我们蓬安来读书和住过的地方,山上还有他亲笔题字的墨宝和洗砚池!”至今在当地民间还广泛
传有苏轼年轻之时在蓬州游学时的一些逸闻趣事。相传,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在蓬州游学,当地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
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
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席尚未动筷
,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
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
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
的说:“姜
牙渭
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
安卖
。”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
。“苏
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
。“张翼德涿县卖
。”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
扒了过来。“关云
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
。“诸葛亮隆中
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
分完了,六个举人兴
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
:“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
端到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官欧修的赏识,却因欧
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
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
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
修在
,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
狱,史称“乌台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