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八章抱琴来(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修仪请旨天一阁,圣谕已许,因而得以翻阅《古文尚书》。南婉青心中一动,面如常:“此话怎讲?”赵修仪:“《尚书孔氏传》与《别录》皆记《古文尚书》篇数五十八实为不假,然《汉书·艺文志》有‘《尚书古文经》五十七篇’,颜师古引郑玄注亦有‘本五十八篇,后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班固乃东汉初年人,所见《尚书》唯五十七篇而已;郑玄为东汉末年人,所见《尚书》亦五十七篇而已。郑玄昔年注《尚书》有‘武成逸书,建武之际亡’,可知东汉建武年间《尚书·武成》佚失,此后二百余年再无一人得见此篇全貌。”[4]“此前西汉刘歆作《三统历》,引《武成》篇八十二字以定历法,皆占诸象纬、验诸时令、考诸经传,乃当世唯一可信之《武成》残篇。然妾数日前天一阁观赵叔炜所献《古文尚书》,《武成》一文与刘氏八十二字残章大相径。同一典籍同一章节,刘歆见诸数百年前,信而有证;赵叔炜献诸数百年后,伪而无稽,非但文字相去甚远,其中武王伐纣前后时日亦是杂无章。”[5]“四海书厄已久,圣朝清化,皆因陛崇文重教,天方可沐浴隆恩。然宵小之徒以一己私邀名获利,蒙蔽圣听,实乃古今读书人之耻。近日名师大儒同聚京师修订官本《尚书》,一旦书成,刻立石经于国监外事小,并科举评阅准绳事大。以此狗尾续貂、鱼目混珠之作扰先哲之诰,不止误人弟,更是动摇国本,贻害万年。”赵修仪自广袖取一只卷轴,双手奉于掌心,“妾才疏学浅,斗胆将伪书可疑字句略陈奏表,提笔仓促必有遗漏,然条条皆是铁证,劳烦娘娘呈。”一席话毕,殿悄然无声,渔歌与桐儿面面相觑,满不可思议。南婉青:“既然如此,你何不亲自面见圣上,陈其间利害。”紫衣石榴裙,五尾凤冠明丽端庄,赵修仪一袭盛妆礼衣,正宜觐见。“陛……不肯见我。”——————————注:胭脂相关参考资料:李华锋中国古代面妆容用品及制作工艺探析[d]郑州大学,2007李华锋中国古代胭脂的类和制作工艺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07):84-86 104宇,樊嘉禄胭脂的传、发展和制作原料等问题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7,19(02):21-25[1]斗指东南,维为立夏:自唐韩鄂《岁华纪丽》。[2]赵叔炜献《尚书》:灵来源于梅赜献书,东晋时豫章史梅赜献《古文尚书》。籀文:籀文一般指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尚书孔氏传》:即《孔安国尚书传》,孔安国,西汉官吏、经学家,孔后裔。《别录》:西汉刘向撰,是中国第一有书名、有解题的综合的分类目录书,今已佚。[3]闱局:古代官署名。隋文帝始置,炀帝时改局称署,唐复称局。隋炀帝时属秋监,唐仍属侍省。见《旧唐书》卷四十四。[4]参考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一第四,清乾隆眷西堂刻本。后同。班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迁并称“班”,着有《汉书》。郑玄: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着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颜师古:隋唐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着有《汉书注》《匡谬正俗》等。[5]刘歆: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着有《七略》《三统历》。《三统历》:中国古代历法之一,由西汉着名学者刘歆整理而成,为中国史书上第一记载完整的历法。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