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80(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阅兵之盛大景象,可振军之士气,扬军之威风。

    岁月会无人老,也会在磨砺中,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康熙不止一次在胤礽面前嘘自己年少时的“丰功伟绩”,说他费劲千辛万苦收服了才孤傲的姚启圣,这才有了一位才华可堪在世诸葛亮的“军师谋臣”。

    当年姚启圣还是个“行侠仗义”的青年,他则还是个刚继位的幼帝,而今锋芒毕的青年两鬓寒霜,佝偻着背,幼年的帝王却已经大成了锐意锋芒的雄狮。

    而现在,“得天所授”的太,用他那双手,是扯着汗阿玛的腰带,去将这些的逝在记忆中的机遇一一抓在手心之中。

    他觉到自己仿佛置于历史的叉路,重活一世才发现,原来在早些年,大清错过了那么多的机遇。

    看到尤有锋芒的八旗军,胤禛一阵恍惚,原来这个时候的八旗,还有虎狼之师的模样,他们还没有堕落成他记忆中的安逸模样,现在这个时间,可真是个好时候啊!

    郑克塽脸煞白,本就如鼠的胆,这一回更加瑟瑟发抖起来。

    所以,当听见康熙招姚启圣来御前喝酒谈话时,胤礽顿时来了兴致,目光炯炯有神地投向了这一位“当世诸葛亮”。

    阅兵仪式过后,将举行国宴,为凯旋归来的姚启圣所带之军庆贺。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自陶元藻:“迨台湾之,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

    胤礽竖起耳朵听康熙与姚启圣说话,帝王看到姚启圣两鬓斑白,慨良多。

    这也是第一次不是在朝堂场合,而是在国宴开始之初对有功之将行奉赏,圣旨一达,气氛更为烈。

    而今兵尚书之职已有李之芳担任,姚启圣不得。

    胤禛觉到了什么,他微微瞪大了睛,注视起了最后一队映视野的火兵。

    礼官为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唱辞,提到“庆祝收复台湾”,这仿佛是个迎礼,迎他一别经年,离京城多年掌平台事宜,而今终于凯旋而归!

    “冲锋陷阵,功在施琅,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在姚启圣。(1)”

    功不赏,是已无可赏,还是帝王心中另有芥

    第150章

    平定台湾后,施琅作为守将留守在外,而姚启圣则随军回到京师。

    胤礽回忆起康熙曾经对他说的话。

    掌火炮、枪,大清的火营比上一世提前了整整七年问世!

    从恩怨分明的侠义青年,帝王中的天才刺,到战功赫赫的平台心腹重臣,姚启圣将自己一辈的时光在了为康熙披荆斩棘上,临到老年,一伤病。平台之功,功劳最在于他,帝王赏赐了所有人,却唯独忘记了他。

    康熙特命胤祉与胤禛也来参观此次阅兵,其景象之盛,比之胤禛记忆中的八旗军更加有锐意。

    姚启圣猜测不透,郁结在心。

    他已经到了福建总督的位置,若一步,则为兵尚书。三年前,他本已经被授予兵尚书虚衔,却最终调任回了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