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4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而那昌豨在外屯被击败,手上军士不多,且城中数万人也缺粮。他早已无了战心,否则也不会试图向于禁投降,准备暂居于曹,等到时机成熟,继续反叛。

    俞韶起拱手,说:“我等军士粮草难支,且兵力寡弱,将于两日后发归程,请昌广陵迅速命曲及百姓搬迁而走。若于禁知我军底细,必遣军士击之,宜早不宜晚。”

六日破城,斩杀孟达。相较于夏侯渊善奔走之名,司懿才是实打实的闪电战的手。

    “诺!”

    当然就昌豨而言,能数次降叛曹,也就意味着他不是安分之人。

    今霍峻讨了巧,乘船北上渡海至郁洲,遣锐三千取奔赴,两日一夜行二三百里,以丁奉、傅肜之勇得破夏侯渊所

    王逸微微躬,说:“拜见昌将军,将军重降曹公,众将以为可让曹公定夺将军之死。于将军闻之,却以为昌将军犯曹公军令,围而归降者不赦,死将军。”

    得益于曹未攻克郯国城,琅琊郡及东海郡东幸免于难,因而诸如吴敦、尹礼、孙观、臧霸等泰山诸将他们并未与曹有过仇恨,唯有昌豨亲人被曹摧残过。有此仇恨之,昌豨数次叛亦不奇怪。

    数万人被困城中,其粮草消耗可想而知。昌豨有心留在东海,不想搬家,因而向俞韶讨要粮草。

    实际上于禁也多想了,击破夏侯渊、徐翕二营,丁奉、傅肜、俞韶他们就已无法追击了。他们所三千人趋兵而行,为求奇袭的效果,上仅有六日之粮,今已用去二日,剩粮不足以追击。若追击不成,恐就要饿死在路上。

    昌豨不以为然,说:“吴敦、尹礼、孙观、臧霸等皆为豨之友人,那于禁亦是豨旧识,我在东海必然无碍。”

    “且于将军亦言,将军与刘使君联络已逆曹公之禁忌。无论如何,将军归降自当必死,令我等于今日将军归降之时,将将军斩杀,趋兵城,彻底平息叛。”

    在丁奉、傅肜袭营之时,昌豨观望半响见夏侯渊军营实在无备,方才合丁奉等人作战。

    “昌将军是指曹杀将军而后快,且那将军中友人于禁也杀将军否?”

    即曹屠杀徐州百姓以及在东海郡犯的罪孽,昔曹举兵攻徐州,连克五城皆破,多屠戮。及东海郡,曹豹与刘备守郯国城,曹攻不克,转攻取应、睢陵、夏丘、襄贲等城。

    “远,你且说之。”傅肜示意降将王逸开说话。

    斟酌少许,俞韶笑:“昌太守,刘使君及刘扬州在江左已备好钱粮,且将广陵郡予太守驻守,今可随我等南江左。”

    说话间,傅肜将一名徐翕帐的将领带了来,摇叹息说:“我本以为将军得刘使君看重,乃是审时度势之辈,却不料……。”

    夏侯渊遭袭奔走于禁营垒,于禁收拢败军于次日天明,烧毁营垒及辎重,断昌豨、丁奉追击之路。

    得胜曹军后,昌豨打探清楚来人底细,知刘备为他派的援救。以昌豨心亦是有所动,但这来得快去得也快。

    心略有怀疑的昌豨听闻此语,心彻底凉了,勉:“刘使君以厚礼待我,霍将军又千里援我,豨岂敢忘恩。留在东海,仅因乡土难舍离而已。”

    “这是?”昌豨面,问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你问昌豨为什么那么讨厌曹,老是想曹的造反,除了昌豨本的心的问题,那就要问曹在徐州犯的缺德事了。

    昌豨迟疑片刻,说:“某帐曲多为东海人,今若让他们离开乡土颇是不舍。若能得刘使君支援,某可在江淮牵扯曹。”

    若从徐州地图上看,彭城、邳两郡遭殃,东海郡以西亦是被糟蹋过,整个泗为之而不,数十万百姓被杀,残忍至极!

    “这?”

    俞韶作为三人中的话事人,作为昔日庐江郡太守的孙河侄,其亦有耳濡目染,对昌豨当的心思或可猜到一些。

    “好!”昌豨决心,说:“我随诸位一起于两日后而走

    俞韶心中冷笑,说:“我军远渡大海而救太守,在于其不意。次夏侯渊恐有提防,将军又能如何自保?”

    昌豨与三将寒暄完,笑着脸说:“今粮草短缺,不知可否让霍将军救济些粮草,以供我百姓渡过冬季。”

    顿了顿,王逸认真说:“此逸所言不敢有假,将军若不信可问其他将校。”

    闻言,昌豨的脸大变,连他的好友于禁都容不他,他是真明白自己反复横的行为已经让曹气愤不已。以当况,自己除了举曲南江左,也没多少路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