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91节(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查,确实如此的话,几个字一文钱,甚至不要钱。若是说谎了,就要求对方补二倍的价钱,没钱抓起来活抵。”

    朱标想到了一个办法,百姓使用况少,地方官员都不可能总发报,若事事都要向上汇报,天天汇报,就应该撤职了。

    商人也是百姓,要一视同仁,商人遇到同样的事,也给补贴,如此才能一碗端平。

    老二秦王朱樉跟着说:“父皇,孩儿觉得可以给银行用,商人带着大额宝钞路上怕被抢,那么就开汇票。

    等着人拿着汇票到外面的哪个分行取钱或转给别人,发个电报,就能确认了。

    如此汇票丢了也不怕,别人拿着取不来,商人带着走,有歹人抢的话,什么都抢不到。”

    朱樉觉得要用在银行这个重要地方,汇票是收费服务。

    等以后有了异地存取的时候,也要收费,基本上能用的百姓少,百姓只在一个地方生活,县城的银行就够他们存取钱了。

    故此异地存取不急着上,汇票为商人服务,照时间的不同来收取不一样的手续费。

    包括最的比例,还有最低的收费多少。

    朱元璋颔首:“不错,即便商人会把这个钱转嫁到购买的人上,咱也不能赔钱,想来一个字十文钱很便宜。

    比如浙江府的麦贵了,一石要四百文,咱南京的则是三百文,由于有运河,运费则不

    发电报可以写:麦四百,缺五万。

    意味着需要五万石,谁先得到消息谁就先组织麦往那边送。

    一石一百文的差价,五万石就是五千贯,仅仅需要六十文的,再加双方的称呼啥的,想是二百文够用。

    若是浙江府麦卖六百文呢?那么……是不可能的。

    跟南京差一倍,他是慢慢涨上去的,咱早看况不对,那边汇报后就调动麦过去平价了。”

    朱元璋举的例基本不可能,用不着商人先动手,又不是其他的商品,粮价格差那么多,必然要平抑。

    只要包了运费之后还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价格差都不行,必须给压住,顺便赚钱,常平仓一个调度就行了。

    浙江府看,不就运,就用常平仓。

    若是丝绸的价格涨起来了,那个不用,商人理。

    而盐价太还是要朝廷手,涉及到的是生存,两文钱一斤的盐价现四文的况,那还了得?

    可不是贵两文的问题,属于翻一倍了,不吃还不行。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