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0节(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原来洋人如此看重电力,”张之握了握拳,“也好,我知你是懂西学的,你的建议我必须采纳。不就是发电厂嘛,这个多少我是见过的,可以搞!”

    李谕说:“大人英明。”

    不算汉租界的话,差不多到了三年后,也就是1906年武汉才正式有了发电公司。

    但这东西真的是越早有越好,而且发电量越大越好。

    现在先有个一两万千瓦的装机量也够了,——自然不能和一百年后武汉两三百万千瓦的装机量比。

    而且武汉靠着江,系发达,完全可以利用一电。实际上武汉第一家电力公司就是用的电。

    话说到时候如果真的用电搞起了电解铝,还真环保……

    要知李谕刚被“电”到这个时代之前,咱们已经开始考虑电解铝行业多用电了,毕竟碳排放低。

    只不过清末民初这时候也没必要考虑这么多,毕竟就那么一的电力需求。现在用电,算是歪打正着。

    李谕说:“另外,张大人,我想您还可以考虑一生产化。”

    张之第一次听这个词:“化?”

    “就是料,化学料,简称化。”李谕说。

    “料?”张之又问,“施用吗?”

    李谕说:“没错。我看咱们的铁厂旁边就是兵工厂和钢药厂,我想材料还可以试着用来生产氮。”

    张之不明所以:“这也行?生产什么?我曾经也过地,见到村民都用着农家。”

    李谕笑:“那哪够,如果可以使用化,起码可以提一半的产量。”

    张之:“提一半的产量?!”

    李谕说:“是的,这就是现代工业的力量。”

    这话李谕只能给张之提。

    因为实际上晚清的级官员大都并不太关注农业生产,这是地方官也就是县令们最看重的。

    毕竟田税是县令的最大收,这块收照官场规矩,是无人敢动的。

    级官员们都知面官员的法:用各千奇百怪的手段抬粮价。以前地方官是踢一脚称米的皿,这一脚蕴了地方官的看家本领,一脚去粮就少了。

    但到了晚清,地方官已经直接撕破脸,几乎等同明抢。直接不要米,而是折合成银上缴。

    这里作的空间可比踢一脚大了太多太多。

    比如一两银本来折合100斤米,但是地方官们直接提到100斤米要5两银

    其中翻了四倍的利空间就是官员们用于中饱私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