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独治大明 第14节(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自己刚刚完成的盐法的规划。

    想要治理好这个国家,那么就先要打造一个健康的财政系统,这样才能拥有足够的银去解决王朝所遇到的问题。

    现在一时半会想要从官绅阶层那里拿到更多的粮税并不现实,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乾清失火亦或者自己落,故而解决盐弊才是上上之策。

    有人过推测,清朝最盐产量达到20亿公斤,而明朝万历末年的产量是3亿公斤,故而这里有着很大的产量空间可以挖掘。

    在这些天的时间里,他已经渐渐完善自己整顿政盐的计划。即便盐税收不能达到宣统三年的四千九百万两,那亦不能像停留在一百万两的规模,这盐税收将成为自己打造大明盛世重要的一环。

    “主,请御阅!”在朱祐樘瞟向这边的时候,刘瑾当即将奏疏送到朱祐樘的面前

    朱祐樘看到仅仅只有十余份奏疏,最先翻开的是礼送上来的奏疏,但看到竟然是要自己向文武群臣及军民颁赏,便不由得笑了。

    “公、候、驸、伯,人赐银二十两;文官一品、二品,银十五两;三品,银十两;四品,银八两……军官一品、二品,银六两;三品,银四两;四品、五品,银三两;六品至九品,银二两;杂职、纪录幼军,银一两……故侯、伯孙未承袭者,及无孙承袭而有母或妻存者,人各五两优餋。办事官、监生及天文生、乐舞生、医士、顺天府学生,各绢一匹;在京吏典、知印、承差、坊厢里老及民匠、厨、乐工,各布一匹。此曰:即位恩,遂为永制!”

    朱祐樘看着这帮文官是真打得如意算盘,且不说文官和武官的恩赏差距甚大,现在从自己这里掏银还不满足,竟然还想要“遂为永制”,要自己孙孙继位都要给他们派钱。

    “主,张庶到了!”梁芳走了过来,向朱祐樘恭敬地禀告

    朱祐樘将礼的奏疏轻轻放,却是好奇地询问:“梁芳,我父皇登基之时,可有即位恩赐银?”

    “婢记得先帝继位并无即位恩,大明一朝仅太宗登基之时向军民赐即位恩,只是那时赏的是宝钞!”梁芳若作思索,便认真地解答

    朱祐樘让刘瑾前去将张升领来,却是发现这帮文官集团是真以为自己好欺负,不仅要从自己上搜刮银,而且还要制定有利于文官集团的“祖制”。

    不得不说,大明的灭亡可能有着各各样的原因,但最大的弊病是这日益壮大的文官集团光了大明的运数。

    张升从外面来,在得知事的原委后,却是苦涩地:“陛,即位恩的事已经传开了!若是陛现在不同意礼所请的话,很多底层的官员恐生怨念,此举怕是对陛的声名不利!”

    “呵呵……礼这是要着朕行赏啊!”朱祐樘得知事竟然已经在京城传开,不由得怒极反笑地

    文有徐溥,弘治可兴

    天是朱家的天,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可谓是恶痛绝。

    只是架不住朱家孙不争气,皇权是一代不如一代,不外戚集团还是勋贵集团统统都败给了于算计的文官集团。

    明太祖规定了官员们的工资标准:“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月俸米七十四石,正二品月俸米六十一石,从二品月俸米四十八石,正三品月俸米三十五石,从三品月俸米二十六石……正九品月俸米五石五斗,从九品月俸米五石。”所以文官借此像模像样地抱怨“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据估算,一石米能供一个成年男吃一个月,所以明朝这傣禄确实无法让官员过上锦衣玉的生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