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独治大明 第164节(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不休,但听到这个请求后,亦是暗暗咽了咽吐沫。

    谥号始于西周,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的人死后,后人其生平事迹行评定,给或褒或贬的文字,字数从一到二十余字不等。

    至汉代,三公和侯爵才有资格获得谥号。唐时,范围已经扩大到:职官三品以上和散官二品以上。

    到了明朝,由于文人阶层的广谥泛滥,而今谥号已经不再设门槛,完全取决于帝王或朝廷的愿意。

    宋时最的谥号是忠献,这是北宋开国第一功臣赵普的谥号,故而文臣所追求的谥号是“文献”。

    只是文官集团中了一个不成的东西——秦桧,虽然秦桧的谥号后来改为“谬丑”,但终究还是“赃”了。

    到了本朝,武将的最谥号还是延用忠武,但文臣最谥号是文正,故而很多文人的理想是“生晋太傅,死谥文正”。

    文正实则是文贞,宋时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而改为“文正”,而这个谥号之所以能取代文献上位,最大的功劳者是“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在现在的史学家看来,“先儒论宋朝人,以范仲淹为第一”,却是认为宋朝的败亡源于皇帝不持任由范仲淹推行新政。

    只是明朝开国最有分量的两位文臣宋濂和李善均受牵连于胡惟庸案,宋濂被放,李善被斩,故而连谥号都没有。

    由于前面两位都没有文正的谥号,后面的文官自然不好再用这个谥号,即便杨士奇亦是得到“文贞”的谥号。

    至于为何文贞又能用了呢?总不能真用宋朝的尚方宝剑斩明朝的官吧!

    只是朱骥为于谦请谥号“文正”,还要享太庙。倒不是说于谦不“文正”,但这个请求自朱骥之却是不太合适。

    不说大明建国从未有现过如此之的谥号,且这个事亦不该由朱骥这个女婿提来,容易让事变质。

    “该给于少保什么样的谥号,朕自会思量,此事无须你来费心!”朱祐樘已经懒得打开奏疏,显得有所不悦地

    朱骥知自己是冒犯了朱祐樘,当即匍匐在地解释:“臣只是想要表态臣之所愿,还请陛恕罪!”

    朱祐樘不好因这小事发作,便轻轻地动了动手指。

    刘瑾看到朱祐樘是要离开的意思,当即促队伍朝西华门而

    “请陛厚赐功臣!”朱骥看着朱祐樘离开,当即再度行请愿

    朱祐樘的眉微微蹙起,心中顿时到一不快,同时亦是暗自疼。

    其实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于谦的谥号问题,而且还得为石亨平反。

    跟于谦背靠文官集团不同,石亨虽然是武勋,但终究没有底蕴,却是由地方靠着军功上位的武将。

    石彪的谋反案,无疑是有心之人要扳倒石亨而栽赃。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