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独治大明 第241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草民虽只欠昌盛钱庄的债,但现在已经累计欠百两!”余明倒没有丝毫的欣喜,显得苦涩地回答

    只是偏偏地,国朝兴土葬,普通人家的丧事都要借钱。一旦为了孝而向钱庄举债,那么很容易就会沦为余明这般。

    刑尚书何乔新家境殷实,当即便包揽:“别动不动就要死要活!你欠了几两银?本官替你还了!”

    礼左侍郎刘健对余明的孝颇为认同,便轻轻地:“既已还清,虽无田产,然老老实实给人佃农,亦可以过日!”

    刑尚书何乔新并不吭声,却是没有想到宋澄找来一个受到借贷所迫害的普通百姓,眉不由得蹙了起来。

    “何尚书,这一百两你是什么时候给呢?”礼尚书徐琼已经盯上何乔新,当即便故意恶心对方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若是皇帝知自己富有,甚至怀疑自己是李第二,那么自己哪怕将赃银藏得再严实都没有用,到时没准落得问罪抄家的场。

    何乔新不由得冷哼一声,却是淡淡地表态:“一百两太多,老夫为官清廉,这钱老夫掏不来!”

    工左侍郎陈政却是轻轻地摇了摇知刘健这跟百姓离得太远了,典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虽然以前知晓百姓因欠债而被卖儿卖女,但亲看到这个中年男被生活折磨不成人样,亲耳听到余明的经历,心里亦是产生了撼动。

    刑尚书何乔新的睛顿时一瞬,显得难以置信地:“你说多少?”

    宋澄淡淡地瞥了一这位礼左侍郎,只是并没有说话。

    “何大人,你还是回去多翻一翻咱们大明新编的《初级几何》。若复利来计算的话,第二年是四两,第三年是八两,第四年是十六两,第五年是三十二两,第六年便已经是六十四两……哪说他一介草民,哪怕大仓的库银都不够拿来还!”尚书李嗣有着很的数学基础,当即便行讲解

    这钱自然不是他掏不来,而是本不能掏来。

    “回禀陛,此事说来话!当年鞑犯帝都,草民父母死于鞑之手,所以草民从小是一个人抚养大。因草民家中有二十亩田地,且很是勤劳,日过得还算可以。只是常年累月为草民忙碌,在草民生第一个女儿的时候,她因劳过度撒手人寰。由于家中当时已无积蓄,草民便通过村里斡脱余不仁从昌盛钱庄借了二两银,买一薄棺安葬,月息是四分。不巧那一年遇了旱灾,次年二女儿又生,故草民一直欠着这笔银!只是这年月日久便要利利,草民咬牙卖田还债,那时已是四两!草民所托非人,余不仁拿到银两本是一笔勾销,但余不仁给草民拿回一张假欠条忽悠草民。直到债主上门之时,欠银已经达八两。那一年朝廷刚刚加征新河银,故当年劳作仅仅只能填饱肚,家里并无积蓄。草民被迫再签新约,在将剩田产全变卖后,这才堪堪将债还上。”余明将自己的经历说来,只是睛慢慢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亦是知为何皇帝突然要针对民间借贷。

    万安等官员不由瞪了一何乔新,现在哪里还是余明一个人的事,分明就是这些放利贷的钱庄将一个老实人得家破人亡。

    

    “草民没有了田产后,便给邻村的赵官了佃农。初时确实还能勉过日,只是我妻突然病逝,所以草民迫不得已向钱庄借了二两银。只是次年遇上灾年,原本佃民就没有多少分成,结果最终勉填饱肚,压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他们三家草民借债新还旧债,草民为了苟活,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只是他们早已经盯上了我的两个女儿,先后抓走两个女儿卖人为婢来抵债。草民从无违心之事,自己过不好则罢,然而累及两个女儿,如今尚欠一家的债务,草民不愿再苟活!”余明的睛没有了光,显得十分诚恳地说自己的境。

    若太祖“一本一利”,普通百姓兴许还能有一条活路,但若是碰上这没有上限的利贷,普通百姓简直就是死路一条了。

    他们心里或许有一些私,但终究是大明王朝的重臣,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定地站在正义这一边。

    若时间重新来过,他还会再借钱安葬自己的,只是自己最终还是被这利贷压垮了。哪怕他一生向善,但他自己的人生变得一团糟。

不晓得底层百姓的生活况。

    “何尚书,他刚刚说一百两!”礼尚书徐琼却是讨厌何乔新,便戏谑地

    刑尚书何乔新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多,不由怀疑地:“若你真仅仅只借了二两白银!哪怕一年一倍,那亦不可能这么多啊!”

    有田的农民都活成这个样,作为佃的日必定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