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问:“李良钦是谁。”
冯保提醒他:“太早了吧,李将军还没到呢。”
朱翊钧抬起,顺着冯保指的方向望过去,迎面先看到一个领路的太监,看向那太监
后,终于,看到了他的武学师傅。
这是在提醒朱翊钧,李良钦福建地区抗击倭寇多年,且能得到当朝廷、江湖以及当地百姓的认可和敬重,那就说明此人一绝学,绝非浪得虚名。
“那当然!”刘守有说,“他可是大明第一剑客。独门绝学,荆楚
剑,我都想学呢。”
“嗯,啊?”
第二日午,还未到习武的时间,朱翊钧就提前
了门。
朱翊钧不懂:“什么叫江湖人士?”
上课地地方没有变,仍是太池边的一块空地,风景绝佳,安静清幽,旁边有柳树环绕,伴随着鸟雀的鸣叫,时不时湖面的微风
来,凉
宜人。
陆绎给他解释:“一些怀绝技之人,自诩狭义的人士。他们周游四方,行侠仗义,这些人通常不受朝廷
束,就被称为江湖人士。”
刘守有靠过来,碰了碰陆绎手臂:“和陆与成兄弟,少挨好多罚。”
朱翊钧正看得着迷,冯保忽然在后面轻轻拍了他一:“殿
,师傅来了。”
“因他文韬武略、行端严,生
秉忠又勇猛过人,在抗倭战役中屡立奇功,后被朝廷封为义勇将军。”
朱翊钧又问:“哪儿厉害了?”
朱翊钧又指着太池边一块大石
:“李将军,要不你坐在那里给我上课吧。”
看着他慢悠悠从远走来,佝偻着脊背,老态龙钟,朱翊钧实在难以和昨天刘守有
中那个“大明第一剑客”联系起来。
“东南地区倭寇猖獗,隧组织族中弟、江湖人士和当地百姓一同抗倭。”
“有好人也有坏人,比如李良钦,他于国于民,他都是一位大好人。”
“哪里?哪里?”
冯保蹲来,搂着他,让他靠在自己
上,轻声在他耳边说
:“李将军可是抗倭英雄。”
朱翊钧说:“可我等不急了。”
朱翊钧大失所望,不由自主的贴到冯保旁,小声的喊:“大伴。”
前这个人须发皆白的老人,看起来并不比严嵩年轻多少。
李良钦大手一挥:“不坐!”
这个官话说得有些生,朱翊钧愣了一
,才听清楚他说了什么。
现在福建的倭寇基本已经肃清,谭纶和戚继光已经率兵赶往广东。他经人推荐,来竟是面圣,被皇上选为殿的武学师傅。”
又见他年纪这么大了,专程从福建赶来京师教自己武功,赶说
:“李将军免礼。”
朱翊钧见过的,最老的老人是严嵩,八十多岁,动作迟缓,目光浑浊,走路颤颤巍巍,说话慢慢吞吞,脸上有老年斑,肤就跟树
一样。
“那……就开始吧。”
“严格来说,他最初并非朝廷官员,而是一名江湖人士。”
这么说起来,这位新的武学师傅,比朱翊钧想象中更厉害,他更是期待不已。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哇!”朱翊钧抗倭故事听了许多,对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抗倭英雄也有滤镜,“听起来真的好厉害呀。”
朱翊钧问:“那个新的师傅,他厉害吗?”
拉着陆绎的手,“与成说饶了他,就饶了他。”
太池旁边,好玩的多着呢。朱翊钧先在假山上爬上爬
,又跑到池边看锦鲤,红
的鱼儿穿梭在碧绿的荷叶之间,若隐若现。
李良钦站直了,用浑浊的
眸,将他上
一打量,又捋了把胡
,也不跟他废话,直截了当
正题:“臣从福建来到京师,奉圣上谕旨,为殿
教授武学,不敢耽误,这便开始罢。”
刚才还兴致的小家伙,现在突然又
绪低落。小朋友就是小朋友,心中想什么,全都写在了脸上。
“正是殿的新师傅,他武艺超群,任侠结客,曾经结实一位
手,习得齐眉
法。后加又自创丈二剑法,在江湖上颇有威望。”
此时,李良钦走到朱翊钧近前,动作缓慢的朝他躬,抱拳行礼:“臣李良钦,见过殿
。”
他想象中的武学师傅应该是大魁梧,相貌英武才是,怎么会是一个看起来一阵风就能
倒的老人呢?
况且李良钦还是嘉靖给他挑的武学师傅,虽然与朱翊钧想象中师傅的样有一
差距,也该以礼相待。
刘守有说:“殿,您把后面那个‘吗’字去掉,那是相当厉害。”
朱翊钧虽然平时活泼好动,在嘉靖面前不拘礼数,但他毕竟是中养大的皇孙,该学的礼仪,一样没落
。
朱翊钧皱眉:“听起来不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