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9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再加上民间所用,四大产地每年所产生丝供不应求,那就向不产生丝的地区征税,把粮换成银,再用银去买生丝。这一,豆腐也能盘成价钱。

    其实产不产也无所谓,不产生丝,也不耽误朝廷征收生丝税。

    朱翊钧先看了帅嘉谟的呈文,刚看了个开,就断定:此人绝不是在拜访旧友的时候,一时兴起,查阅税册,并且埋苦算起来,他应该事先就知税册有蹊跷,早有谋划才对。

    阁每日诸事繁多,也不能总盯着江南一地方,张居正最近都在忙着给殷正茂筹钱打仗,并没有关注这个案

    北方天冷,养不了蚕,田里也丝,那也好办,让人“吐丝”就是了。

    “所征本丝运送南京,供应皇家织造,折绢匹运送北京,以备俸禄支及赏赐之用。”这说的是“丝绢”税的用途。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他儿不多,这个聪明漂亮,乖巧懂事,是他在裕王潜邸所,正是因为这个儿的到来,才让他艰难困苦的

    张居正这才说:“丝绢税在南北方各有不同。”

    朱翊钧又问:“那徽州产吗?”

    朱翊钧今日穿了一领补服,去年秋天刚的,因为他个得快,看起来似乎又有些短了。

    至于那个帅嘉谟,最终落得个放三千里的场。

    张居正不答,目光从他的脸上移到了他的衣服上。

    不久之后,海瑞果然呈上一封关于“人丁丝绢”案详细的奏疏,包括帅嘉谟的呈文,他也誊抄了一份,一同呈了上来。

    “这些皆以实为主。”

    通过张先生的目光,朱翊钧明白了,他上穿的,就是老百姓所缴纳的“丝绢”税。

    同时还要和外国人生意,虽然生丝禁止海,但生丝所织锦缎是可以价卖给外国人的嘛。

    他也问过冯保对“丝绢”案的看法,冯保对此事的了解比他更清楚,这个案前后历经两朝,整整十年,给至少五个版本的解决方案,最终也没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朱翊钧愈发觉得,前些日张居正同他说的关于“一条鞭法”的改革,无论对朝廷,还是百姓都非常重要。

    隆庆虽然对这个什么“人丁丝绢”案不兴趣,但是对亲儿却是怎么看也看不够。

    朱翊钧又问:“全国哪些地方产生丝?”

    “主要是浙直、闽粤、四川、山西也产。”

    “农桑丝绢也称劝课农桑,朝廷鼓励百姓在不可为田的土地上,植桑麻等作,薄征租赋。”

    “南方照田亩数收税,属于田赋科目,称为‘夏税丝绢’。”

    张居正看着他,没说话,答案不言而喻。这个问题看似很重要,其实本就不重要。

,这日讲结束之后,他和张居正说起此事。

    这是制造局的生意,也就是皇家生意,给皇上的小金库赚钱,耽误不得。

    在查过《大明会典》之后,帅嘉谟又去翻阅《徽州府志》,于是,此案件的源可追溯到两百年前。

    但冯保觉得,此案件引起了朱翊钧的关注,说不定最后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光是看看科官三不五时呈上的奏疏,劝谏圣上暂停制造就知,皇室和朝廷在这方面大。

    案本就复杂,这一杆又给支到了两百年前,看得朱翊钧不由自主蹙眉,又咬了咬

    皇室对丝绢的需求量大,皇上要龙袍,后这么多娘娘,要穿漂亮的衣服,什么大衫、大袍、袄、短袄……朝中大臣也需要制作官服,皇上还要给大臣和皇亲各赏赐,有时也将丝绢作为俸禄发放。

    “北方成为‘人丁丝绢’:每男成丁者,课丝绵一两。”

    朱翊钧问:“这个‘丝绢’税,究竟是什么呀?”

    听他简略一说,也直觉此事牵涉甚广,恐怕并不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