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4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要实在看不透彻,他还有两位帮手,可以问大伴,也可以向张先生请教。

    那晚,他提着七星闯到隆庆跟前的事迹早已在后传开了,那些个莺莺燕燕,就算想趁着隆庆生病,到御前刷一波存在,碍于皇太的威慑力,也不敢来了。

    皇太为什么对司礼监掌印的人选如此上心,拱心知肚明。

    拱听明白了,这是在向他发难。

    皇太太忙了,每日要读书、要批阅奏章,还要照顾父皇。他只得早期半个时辰,天未亮就在早的风雪中练功。

    拱一愣,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他都到了阁首辅,位极人臣,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官,怎么能叫屈才呢?

    “兵仗房?”拱有些不耐烦,觉得这孩是在拿他寻开心,“去兵仗房什么?”

    “……”

    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怎么能输给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拱沉着来,应:“臣以为,司礼监掌印看中的并非批阅奏章的能力,而是德行。”

    “这样啊……”朱翊钧忽的敛了眉目,沉声问他,“那你认为掌勺的和宝玺的,谁的奏章批得更好?”

    朱翊钧为了方便照顾隆庆,理奏章,脆搬到了乾清,又住回了他曾经住过的东阁。

    走了个看仓库的,来了个厨,走了个厨这又要来个公章的,朱翊钧实在有些忍无可忍,对拱说:“阁老,我觉得你在阁屈才了。”

    皇太从不轻易手,但隆庆边得势的太监,最后都由他手解决掉的,简直是大快人心。

    很快孟冲被抄家,同样发到南京守孝陵去了。他的前辈陈洪和腾祥,在前往孝陵的第二年就死了。

    隆庆的时好时坏,别说上朝,就算到殿外走两步也困难。偶尔在朱翊钧的搀扶床走两步,大多数时候都躺在床上。

    同样的,哪些大事需要与阁商议之后,权衡利弊再抉择,哪些事可以放权,直接让大臣理,哪些是因为党争而故意小题大,他也能分辨来。

    现在司礼监有四名秉笔太监,其他三人都是隆庆即位之后,陆续提上来的,只有冯保的资历最老。

    朱翊钧看着他,笑得一脸和煦:“我想将你调任兵仗房。”

    拱是阁首辅,大事小自然也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孟冲被罢免之后,司礼监掌印的位置便空了来。拱很快了新的人选,推荐了尚宝监掌太监接任。

上的意思,也要放弃这个厨了,他只能牺牲掉自己在中的一位盟友,对隆庆说:“陛乃是天共主,当务之急是将养龙,这些琐事当由阁为陛分忧。”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德行?!”朱翊钧差声来,“陈洪和孟冲都由阁老举荐,他二人加一起能凑几十万辆白银,却凑不一两‘德行’。”

    那些看似纷繁复杂的国事,于他而言倒是不那么费神。他在世宗大,奏折就是他的课外读。奏章中,哪些是废话,哪些是重,哪些有夸大的成分,哪些细节容易被忽略,他快速浏览一遍,就能提炼来。

    太祖皇帝驾崩时,后妃、女、太监加起来,殉葬人数多达九十人,两百年间,这些人显然不够用,犯了错的太监,被发去守孝陵,通常都活不了太久。

    他力不济,也没法理国事、批阅奏章,了到谕旨,自己要安心养病,让皇太监国。

    “臣,不知殿此言何意?”

    “臣是个读书人,于火研制一窍不通。”

    这些年来,科官就隆庆边这些太监,多次上疏弹劾,就算证据确凿,隆庆也诸多偏袒,对言官贬谪、外放都算手,先廷杖再罢官,甚至放也是常有的事。

    朱翊钧理所当然的说:“去研制火。”

    皇太虚岁十三,周岁十二,说到底还只是个半大的孩,自己还在读书,监国无非是个形势,实际国家大事的决策权仍然在阁。

    “……”

    话说得很漂亮,心思想只有一个——阁绝不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