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1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只要他能把这个太监从天边驱逐,还担心皇帝不听他的?

    这一架,吵到了朝堂上,明明是韩楫与王锡爵的矛盾,他却把整个翰林院都牵连来,这自然引起了其他翰林的不满。

    张居正曾经很看重王锡爵,拱排挤他,打压他,是张居正就当上首辅之后,将他调回京城。

    而这一次,就连张居正也表示,王锡爵虽有才学,刚烈正直,不阿权贵,但还需要锻炼,让他去南京翰林院也未尝不可。

    朱翊钧先把每个名字都看了一遍,程文、刘良弼、雒遵、陆树德全都是拱的得意门生。

    别说一个太监,十三岁的皇上,再怎么聪明早慧,在他里,也不过是个孩罢了,这个孩还没有亲政,事事都要依靠阁。

    再说了,每日为皇上讲的经筵讲官,无一例外全都自翰林院,皇上站在哪一边,不言而喻。

    他聪明得很,别说成天二十多个老师围着他一个人讲课,就算没人给他讲,他自己看也能看明白。

    等他们抄完了,朱翊钧才不不慢的开了,他问韩楫:“你的意思是,让朕也到午门外去读书?”

    他都这么说了,哪里敢耽误,也不了拱的闲事,赶跟着冯保走了,留准备刚到底的王锡爵,被骂得抬不起的韩楫,以及敢怒不敢言的拱。

    怕了馅儿,绞尽脑,才想两个问题,请教

    然而,王锡爵却在夺事件中对他苦苦相

    “上次殷士儋要揍他是这样,这次王锡爵当着众人面骂他和他的学生也是这样。”

    反正已经彻底解决了张四维这个后患,那不妨把这些改革路上的绊脚石,全都解决掉。

    在拱的严密布置之,这一天日讲之后,朱翊钧忽然收到了一大堆奏折。而这些奏折无一例外,全都指向同一件事——弹劾冯保。

    果然,被冯保说中了,仅仅过了两日,韩楫就卷土重来,在自己老师的支持,提起了早朝排序的问题。说翰林院官员在朝会上的位置与他们的品级不符,希望礼调整,并且还上疏,建议将史馆搬午门之外。

    不疑有他,皇上向他请教问题,他自然是尽心解惑。

    张阁老本就是个狠人,比拱更狠,跟他不是一条心的人,绝不会给他们将来背叛自己的机会。

    拱看着冯保的背影,牙都要咬碎了,这太监仗着自己是皇上的伴读,跟他作对。他要收回司礼监的权利,冯保就百般阻挠,丝毫不把他这个首辅放在里。

    朱翊钧与冯保讨论之后,也觉得太过刚直的人确实不太适合京官,比如海瑞,比如王锡爵,但他们这样刚直的格,去地方官却很合适。

    冯保说:“只可怜了王大人,恐怕在京城呆不久了。”

    日讲结束,朱翊钧才和冯保说起早上的事:“我算看来了,拱成天气焰嚣张,遇到比他更横的,他就不敢吭声了。”

    朱翊钧前脚刚到文华殿,后脚冯保就带着来了。

    朱翊钧还在考虑王锡爵的去留问题,另一边,更大的麻烦来了。

    能留在翰林院,哪怕只是个小小的编修,那也至少是二甲前二十的士,千军万过独木桥杀来的英,不是一个科官惹得起的。

    韩楫被他吓得,跪在地上直磕:“臣不敢,臣不敢。”

    拱还想明升暗调,利用自己掌之变,把王锡爵去南京翰林院。朱翊钧察觉到他的意图,又让冯保去传旨,要让王锡爵负责纂修《穆宗实录》。

    从这句话里,朱翊钧察觉了张居正的态度——他也不喜王锡爵这个人。

    平时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行了,文渊阁这么大还装不个史馆吗?要实在装不,就搬文华殿来。”

    可他毕竟没有亲政,实际是不了主的,凡是还得看阁意见。

    文华殿是皇上读书的地方,虽然地方不比文渊阁小,但谁敢往那儿搬?

拱一,又:“可不好让皇上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