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5节(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十足,很符合看官们的猎奇心。

    就算蔡可贤和三娘之间“同眠数夜”,那他才是被掳而去的受害者,受害者却反倒要被言官弹劾,罢免而归,好没有理。

    他委曲求全,倒也算是为国献,何来有辱大明一说?

    “另一个说法也讲来听听。”

    方逢时再一次娓娓来:“以往,朝廷与土默特每次和谈,总是故意要求边镇文臣亲自赴约谈判,许多官员恐怕丢了命,不肯前往,宁可重金贿赂蒙古士兵,免于涉险。”

    朱翊钧一边听,一边想,这应该说的是嘉靖年间,严嵩掌权时期,很符合当时的官场风气。怪不得这边陲重镇如同三更天的安街,让蒙古人来去自如。

    “隆庆五年这次议和也是如此,蒙古人三分两次要求使臣亲自前去帐中和谈,文官们互相推脱,都不愿意前往。只有蔡可贤大义凛然地站来,表示不能叫蒙古人看轻我大明!”

    “遂带上随从,亲自城,到蒙古营帐,与三娘叙宾主之礼。”

    “三娘见蔡可贤赴约,喜不自胜。又被他的威严和胆识所折服,和谈颇为顺利,蒙古人未有别的索求。”

    “蔡可贤为此作《曲》十首刻于市石上作为纪念。”

    “王总督因此大加赞赏,称蔡可贤的胆略可与唐代郭令公单骑退回纥兵相比!”

    与唐朝名将郭仪相提并论,这个评价属实是相当的,可见,这个蔡可贤绝不仅仅只是得好看,应该确有几分军事才能。

    后面的故事与前一个版本相同,有心之人嫉妒,言官弹劾,蔡可贤罢官而去。

    朱翊钧问方逢时:“你是当时的巡抚,应该见过这个蔡可贤,你对此人有何评价?”

    方逢时思忖片刻才:“蔡可贤为人阔达,勇于任事,而行甚谨。”

    “行甚谨。”朱翊钧重复了一遍这几个字,随后站起,“去看看他写的《曲》。”

    这倒是不用专程去看一趟,吴兑写来给他看便是了。

    《曲》一共十首,写的的确是但年隆庆和议的事,不过,引朱翊钧注意的偏偏是其中一首咏三娘:“冠穹庐第一,自矜小不知愁。谁禁黑山外,别有胡姬叹白。”

    三娘对朱翊钧承认了,他倾心于蔡可贤,从方逢时的叙述中,不难听,此人也的确有胆略,也有军事才能,是边关文臣的绝佳人选。

    至于他究竟和三娘有没有“同眠树夜”,朱翊钧没问,也不是特别关心。

    他更好奇的是,这个蔡可贤究竟得有多好看,能把一个已婚已育的异族女迷得神魂颠倒,时隔四年仍对他念念不忘。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