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8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李倓不日携带行李与三个仆从离京,不曾想,前往湖州赴任的路上接到了第二诏书。

    湖州远离中央,穷乡僻壤,不是好去

    杜津望着他,目光沉。

    许是因为打击太大,以致心如死灰,李倓并未咬其他人兰艾同焚,杜津却因他的场心有余悸。

    李倓讥笑:“我只是叹当日我对德,言听计从,还以为是连珠合璧,相得益彰。从未想过,你我会有今日。”

    皇帝第二谕旨也来了,这回是置御史燕西杰的,捎带着对上官员好一顿敲打。

    在家中养了一个月的病,明知杜津是装的,李倓没瞧他的脸上容光焕发,反倒的确有一丝郁的病气。

    三日后,杜津再次上疏请罚,皇帝朱批不允,安了一句:今国家多事,朕心日夜焦劳,正赖卿老成任事。若公病未愈,公务繁重致辛苦,那便再休几日,不允所请。

    李倓摇摇:“堂,您将我一手提起来,我又怎么会骂您?是我错了。我错不该,听从授意徇私舞弊,错不该考场上暗箱纵,错不该受贿助人冒名替科考,错不该,之后。或许,今日之灾祸,在那时便已埋。”

    还有一批为李倓说话的,都以党护论,一次罚了十来位官员,或是降级、廷杖、罚俸,不一而足。

这些人官厚禄,怎么会好。”

    两诏书追魂夺命,一降再降,七品知县到八品

    李倓脱官服官帽,叠得方正,睁睁瞧着被人收走。府上家丁仆役遣散了大半,这座宅邸也被朝廷收了回去。

    皇帝捧着人时,从不告知何时会松手。

    “我原以为,皇帝是要置我一人。我这两日日思夜想,不对。”李倓摇着,“皇帝是想换一,换成他亲手提,受了皇恩的班。”

    杜津眉微抖:“你若要骂,只有这会儿了。”

    “堂,您谋远虑,连病都来得合时宜。”李倓说。

    继吏侍郎遭贬谪,尚书杜津向皇帝递了条陈,他为吏尚书监不力,难辞其咎,请求降职,被皇帝驳回。

    这些日朝堂上的争论,让他清楚见识到多少人暗中嫉恨,又有多少人伺机报复,有些人他本记不清何时得罪过。

    说罢,李倓拂袖而去,留杜津坐在原,久久沉思。

    御史、科官员中,不乏忠诚国的人,亦有趁机恣肆、颠倒是非、快一己私心者,与六官员蝇营狗苟,不顾国家利害事已至此。御史燕西杰不经实便上疏弹劾官员,滥权渎职,贬为庶人,永不复用。

    然后是第三诏书,追着送到了驿馆。

    贬官诏书发,再无回旋余地。

    如此好言劝,在杜津看来,并无温,只觉得阵阵寒意。

    还未正式上任的湖州知州李倓,被降职为离京更远的忻州一个镇的知县。

    “怎么又旧事重提?不是说过,不要再提了么。”杜津不快,又有几分心孤意怯。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班贺在他背后轻拍:“饭要一吃,路要一步步走。”

    李倓站起,拱手作揖:“堂,你我同僚缘尽于此。赠你四字,好自为之。”

    想也知,事闹得那样大,不可能就这样了事。

    今日落到这般田地,连一个送行人都不曾现。

    杜津皱着眉:“我知,我不面让你觉得委屈。但你看到了现在是什么形,为你说话的,都落了皇帝分,有谁能面?只要我在,有朝一日,会把你调回京的。”

    李倓最后一次登门拜访,杜津总算是接见了他。

    两个月来沧桑消瘦几乎判若两人的李倓手捧官文,颤抖着字迹都变得模糊,眯着细看,面容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