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3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柴信:“既如此,那便不急了。今日且随着我在这里转上一日,晚上回县城,取钱与你。不瞒哥哥说,我随在知县事,县里的质库,须看我三分薄面,此事不急。”

    话虽这么说,心中也是为这位沙宝难过。汴河上的纲船,从来都是装八分官,两分私货,这两分私货还是免税的。明的押运者,能够选对货,两分私货其实可以赚不少钱。积攒来,纵然偶有失手,也不至于倾家产。这位沙宝,想来没有什么商业脑,一次沉船就赔付不起。

    柴信随着来人了场务,就见外面站了一个汉材,了一笠。

    晚上在后衙,用过晚饭,家人闲坐的时候,杜循把今日遇到沙宝的事说了,对杜中宵:“这些为朝廷当差的小武官,最是凄惨。押运船纲,失了官,倾家产的所在多有,甚且卖儿卖女也有。”

    柴信叉手应了,自带沙宝回家取钱。

见。”

    一见来人,柴信急忙上前行礼:“哥哥怎么到了这里?数月前你押纲船京,几时回来的?”

    酒过三巡,柴信:“哥哥,你押船非止一次,怎么就遇到这倒霉事?再者说了,纲船上向来要装商家私货,船沉了,他们该一起赔付才是,怎么落得这么狼狈?”

    叹了气,杜中宵:“此事有什么办法?也只能怪自己时运不济。押运官,失了若是不让押送者赔偿,必然就有之徒,偷盗官。而让押运者赔偿,碰到这天灾人祝,未免冤枉。此事并没有什么万全之法,只能因地因时而变。也正是因为如此,凡是正将军将押送纲船,只装八分,剩的两分装他们的私货。这两分私货若是经营得当,实际该赔得起才对。”

    沙

    傍晚几人回到县城,将要分别的时候,杜循对柴信和沙宝:“明日我和苏通判一起到城门外面看一看,那里的店铺极是赚钱,也要学一学。去赎玉带时,知会我们一声。”

    柴信家里,浑家准备了几个菜,柴信与沙宝相对而饮。

    沙宝祖上是禁军将领,曾随着太祖太宗征战,战契丹时受伤立功,被赐了一条玉带。到了沙宝这一代,祖荫淡薄,只了个三司军将。前些日押了本州解往京城的纲米,船沉米失,把家产赔光。

    杜循第一次听说纲船原来可以装私货,问明白了,对沙宝的同心也就淡了。这人既然没有这事的脑,又何必接这差事。

    杜中宵想起前世读过的一个故事,忘记什么原因,王安石的妻给他买了个妾,便就是这样一个军将的妻。因为失了官,家产赔光,连妻也保不住。

    沙宝叹了气:“有什么办法?此次不同以往,船上的私货是知州相公家里的。船沉了,怎么可能让知州相公赔付?他家的货,不让我等赔付,已是万幸!”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沙宝:“纲米的钱已经赔过了。只是那日回来,我把一条家传的玉带,押在了永城码那里的质库里。现在还差三贯钱,便就可以把玉带赎回来。那是我家传的宝,不想失落,是以来找兄弟。”

    听了沙宝的故事,杜循唏嘘不已。为朝廷当差,就难免这风险。好在儿中了士,不会遇到这,不然岂不是天天提心吊胆?

    那汉是柴信妻的表哥沙宝,见到柴信,叹了:“唉,此事休提,提起来我就愁得吃不饭。我押纲船京,过了应天府,不巧遇上风雨,打翻了船,一船纲米全泡里。为赔这一船米,我倾家产,尤不能偿清。这些日奔走筹钱,今日才些眉目。”

    寒喧几句,柴信带了沙宝了场务,介绍给杜循和苏舜钦。

    柴信一怔,急忙问:“怎么会装知州家里的货?此事传去,岂不被台谏弹劾!”

    柴信吃了一惊,忙问:“哥哥还差多少?我还有些积蓄,哥哥先拿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