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康成栋连连作揖,请杜中宵。杜中宵正要带着陶十七和十三郎喝酒,也不推辞,与康成栋到了风楼。到二楼一个靠窗的阁
坐定,康成栋拣上好的酒菜
了一桌,分宾主落座。
听康成栋叫苦,杜中宵仔细问了,
两人聊了很久,杜中宵才告辞夏竦离开。了他的住
,见天边一
夕
,洒
万千霞光,杜中宵一时失神。夏竦与郑戬比起来,毫无疑问郑戬是个好官。夏竦贪财,多权术,为人
险,与刚直的郑戬简直是两个极端。但作为
属,杜中宵实在不想碰到这样的官。自己有千年记忆,可以
一些实事,但在修
养
上,却比不得这
正派官员,甚至在他
里很多
病。
不则退
问过杜中宵在大通监几个月的况,夏竦
:“我之后来知并州的是原陕西经略郑侍郎,其为人刚正不阿,御
极严,你小心谨慎。”
康成栋看了看四周,指着北面的一座彩楼:“那里是本城有名的
风楼,官人莫推辞,小的在那里
个东
,请官人饮酒。”
几个人一边说着,一边了
城。在
山里待得久了,好不容易回到并州这繁华之地,难免想找个
闹地方,好好喝上一杯。并州罗城设四门,不过四门正对的大街并不相同,而是几条“丁”字路。
了
城北门,便是罗城的北门正街,正对着怀德门。三人左右无事,便沿着北门正街一路北去。
杜中宵摇了摇:“没有什么,夏相公要调往河北路,不在并州任职了。”
陶十七了
,也想不
个什么名堂。一边十三郎听杜中宵没有升官,有些失望,低声
:“官人在并州为官,
了多少大事,怎么官也不升一升。”
杜中宵忙拱手谢。这一番话夏竦说得真诚,杜中宵谢得也真心实意。郑戬为官数十年,
了名地不畏权贵,当年京城小吏冯士元一案,扳倒了数位宰执大臣,受牵连的重臣数十。而且他有个特
,凡是一般百姓与豪门
有矛盾,他会一门心思收拾豪门
。
己,可自己并不赏识夏竦啊。在他手,这半年来跑来跑去,反倒是本职的事务没
多少。
杜中宵吃了一惊:“哪里有这事?我问过人,货场的生意一向红火,怎么生意
不成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走不多远,突然从后边赶上一个人来,到杜中宵面前行礼:“听说官人回城,小的在州衙外面等来等去不见人,听人说了,再赶上官人。”
这是两不同观念,杜中宵更加注重官员的实绩,而不怎么关心官员的私德。而对郑戬来说,政绩固然重要,私德也不可忽视,对于
属的要求过于严了。
陶十七:“夏相公升官了么?那官人有没有升?”
杜中宵笑:“你们想什么,官是那么好升的么!多少人
到老,都是个幕职官,
想什么!”
这是个好官,但不是个好上司,杜中宵突然又想跟着夏竦走了。自己在并州建货场,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直观上,得利最多的是大商人,和城里的豪门。这位郑侍郎
里,自己只怕不受待见。夏竦可能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特意提醒杜中宵。
酒过三巡,杜中宵对康成栋:“员外,有什么事
,现在可以说了。”
陶十七和十七郎等在门外,见杜中宵的脸有些不好,急忙问
:“官人,有什么不妥么?”
“沿边三路,河东路在中间,地位最低,夏相公往河北,可以说是升官了吧。至于我,因为朝廷正议新铁钱,就不跟着相公去河北了,依然在并州为官。”
康成栋:“官人不知,去年冬天并州的
生意红火,远近皆知。不知是河东路,就连中原和北地都知名,生意
得越发大了。小的从北地
了许多
,想要大
,却不想被本城商行挤兑。他们不许别人再开鞣
工场,连涨价钱,我们这些外地商人,无钱可赚,可是被坑得苦了!”
康成栋叹了气:“官人离开州城数月,却不知
货场里乌烟瘴气,
看着生意
不成了!”
杜中宵一看,原来是数月前认识的北地商人康成栋,对他
:“员外找我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