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4节(3/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展起来的纺织业是第一大工业。营田务的组织形式,对于粮生产有利,但对于纺织原料的提供是不利的。

    火山军这一带不宜桑,麻的地方也不多,纺织业不发达。杜中宵的规划,纺织业是以羊纺织为主。而稳定提供羊,还是以小农为好,农业与牧业相互补充。这一带的地理条件,也没有大牧场。

    此时麦田得远比后世稀,为了充分利用地力,杜中宵命营田务前些日在麦行间了大豆,此时还没有苗。走田埂,从地里扒几粒看了,见发芽正常,对程文礼:“推官,这一带冬天太,若是收了麦再菽豆,便就不成,少收了一季粮。我们提前半月,收麦时正好苗,不惧踩踏的时候,麦豆两相宜。收了豆后,歇上一个冬天,再一季粟米,秋后又能麦。”

    程文礼:“知军说的是。地便是这些地,得好了,多收许多粮。”

    这就是两年三熟制,是火山军这里的极限,一年两熟是达不到的。再向北,就只能一年一熟了。营田务两年开垦的土地,刚好麦粟换,基本保持了品的平衡。本来太宗时期各地设有农师,可以总结经验,推广农业技术,可惜后来废除了。杜中宵有心恢复,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沿着麦田向东行去,走不多远,地里的粮便就换成了粟米。这是冬天和天新开垦的土地,粟米,秋天又能收一季粮

    走粟米地,就又是大片的荒田,间隔有大片林木。树林是特意留来,行人工修理补栽的,作为营田务的界限。外面的土地,分给移民来的人,自行开垦。

    夏天正是万的季节,旁边的草丛里,不时飞一只野,扑楞楞地飞一会又消失不见。偶尔还有野兔,在草地上蹦几,警惕地看着杜中宵一行。

    随在杜中宵边的十三郎:“可惜没有弓箭,不然猎只兔儿给官人酒。”

    杜中宵笑:“我又不是个平常吃不上的人,猎他们作甚?这些野,非不得已,不必猎。人吃,还是要靠养牲畜。以前这里羊不值钱,猪价贵。自去年以来,营田务养了不少猪,猪价也降来了。有猪,何必来吃这些?”

    十三郎不好意地挠了挠。大分野生动味都远不如猪,杜中宵说的也有理。

    又走了两里多路,前方现一个小村落,十三郎喜:“可算是到了!那个村就是三伙,是去年附的那个蕃落首领香布,与两地来的人一起建起来。香布手里有本钱,到了这里之后,雇了不少来我们这里的蕃人,现在是个员外了。”

    杜中宵微笑:“他附一年多,总算过上了自己想过的日。”

    营田务的规模基本确定之后,火山军便就有意识地引导有实力的农,自己在界限外建村落,组织人开垦田地。香布带着族人在营田务了几个月的活,厌倦了以前聚族而居的日,便带着家人,跟两家与自己谈得来的农一起,到这里建了

    远离营田务开田的农,多是几家一起来到地方,最开始搭伙过日,以降低成本。有些村便就以此为名,三家便就叫三伙,五家就叫五伙。后来的名字被占住了,再另想名字,五八门。

    香布有本钱,搭伙没有多久,便就自己单。从官府租了,开垦这一带的田地。后来招募了些火山军的蕃人,成了个小地主。

    此时的党项还是隶制,契丹慢慢向着农制发展,与宋朝的雇佣制比落后许多。从北方逃火山军的民,一般以蕃人称之,其实很多不是,而是被契丹和党项掳掠的汉人,甚至还有渤海人。与他们在北方的日比,到了火山军个雇农也了许多,来的人一直不断。

    杜中宵一行打上前,前面香布早已带了庄客迎在村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