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7节(1/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别看这些守桥的官不大,他们把守要路,收好习惯了,见的世面又多,雁过,没有财到手便浑不舒服。杜中宵只是一个卸任的知军,这些人不怎么放在里,能捞一是一,杜中宵还真拿他们没办法。当然,一定不给,他们也奈何不了杜中宵。

    箱里的兽骨甲,是杜中宵在相州特意搜集来的。他可是知,上面刻着的甲骨文,有多么重大的历史意义。收集这些东西,此次回京,准备送给喜这些东西的朝廷重臣。目的一是投其所好,让自己试学士院的时候顺利些。再一个引起朝廷的重视,提前千年保护这珍贵的历史财富。

    此时朝中的宰执和翰林,颇有几个人喜研究古文字,杜中宵凭着记忆中的一知半解,说不定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个时代研究钟鼎文的多,甲骨文还真没人研究,算是钻个空

    试学士院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除了要求基本合格的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宰执重臣的认可。只要了他们的,文章得稍微差一,也能过关。刘太后当政的时候,他的亲戚季才,连文章都是主考官帮他写的,一样得到等。更不要说现在的翰林学士钱明逸这个异类,只因为有吕夷简的支持,从制科到馆阁试,一路畅通无阻,自并没有什么才学。

    说到底,杜中宵还是对自己的文学平没有自信,想方设法减少过关难度。馆阁,这可能是杜中宵仕途上的最后一次考试,只要过了,将来前途无量。一旦失手,会严重影响未来发展,就此失去官的机会也说不定,一生只个地方官。某意义上说,并不亚于考士,不得不重视。

    第四卷 一飞冲天

    投其所好

    杜中宵回到京城,先拜访了夏竦,送给了他一些羊呢。因为此次杜中宵回京试馆职,是郑戬和明镐所荐,夏竦心中有些别扭,对杜中宵不似从前亲,甚至没有留他吃饭。

    杜中这不以为意,从心底里,他也不想跟夏竦有太多瓜葛。夏竦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朝中掌权的官员,大多跟他不对付。杜中宵恩怨分明,曾经帮过自己的要记住恩,但也不会去刻意结。

    离了夏竦住,见天还早,杜中宵带了十三郎,到了参知政事宋庠的府第。

    宋庠是天圣二年的状元,而郑戬则是那一年的并不擅,偏偏馆阁试的就是文章。没有实权人帮忙,杜中宵此次回京结果难说得很。

    康定年间,郑戬为枢密副使,宋庠参知政事,同年叶清臣为三司使,加上同年的宋庠弟弟宋祁升天章阁待制,四人关系密。天圣二年的士一时在朝中风光无比,被称为天圣四友。因被疑为朋党,四人同时被贬京城,十年之后,才堪堪回到了当年的地位。

    经过了康定年间的风波,虽然仕途多了许多波折,四人的友谊却愈加厚。此时宋庠复为参政,郑戬帅河东,叶清臣为翰林学士,宋祁则为群牧使,同时与欧修合修《唐书》,个个位权重。如果能够得到宋庠的赏识,杜中宵此次召试就会顺利许多。

    宋庠通字学,古今文字,甚至是此时常用的俗字,无一不通。康定年间初为参政的时候,中书吏人用俗字写他的姓,他就不肯签字画押,说不是自己的姓。其实在杜中宵里,俗宋字,不过是把面的一撇一捺省成了两,后世行书中习以为常,本算不上别字。

    正是因为宋庠有这个好,杜中宵经过相州的时候,特意搜集了一些刻有文字的兽骨甲。此时安土的甲骨不多,更加没有人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算是投其所好。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