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升知州,又是十余年。两任提刑或者同资序的官位,才升到转运使。至此,人生已过大半。如果稍有蹉跎,六七十岁才升到转运使,那大半一生就如此了。升到转运使后,才能中枢,资序不那么重要了。
差遣系统中有个例外,便是台谏词臣。一旦了谏官,便就可以不依这固定的资序升迁,而从御史词臣的
路,
知制诰、翰林学士,迅速
中枢。沿着这条
路的,有的甚至没有
过知州知县这
地方亲民官,数年之间而至显位,比如钱明逸。前几年才有明确诏旨,必须要有一任亲民官。
所以皇帝看中了哪个人,要快速提
,一般都是先放到谏院,而后知制诰。知制诰官位不
,但一旦
上,升官就打破了常规限制,数年之间可到宰辅。
杜中宵是知自己
不了台谏词臣的官,明知
那条
速
,却没有好车技敢上去,只好辛辛苦苦
地方官。这几年连立大功,朝堂也有重臣赏识,也不过放
来
个运判,还要带个权字,便是资序不够。
来唐州之前,皇帝和宰相都有让杜中宵以文武的意思,杜中宵也曾心动过,便是因为那也是绕过资序的一条路。除了
军大将这
武臣极任,军中相对资序不那么看重,有功升官要快得多。
说到底,立了功劳,朝廷酬奖的是官职,而不是差遣。官再升得快,也只能一步一步向上爬。
便如现在,杜中宵的官阶比苏颂已经了十几阶,但只多不足两任的资序。苏颂
通判带权字,杜中宵
知州一样要带个权字,两人刚好是上
级。
放公文,杜中宵对崔主簿
:“这位苏颂是我同年,
事极有章法,若他到来,我们便就轻松得多了。现在衙门草创,诸事纷杂,实在是缺
事的官员。”
主簿是衙门中小官,地位相当于县令或者录事参军,还是选人,与杜中宵相距甚远,也比苏颂的主公事低得多,是
的
事人员。现在的营田务衙门,只有杜中宵一个主官,崔主簿一个基层小官,缺中层官员。如果拟议中的裁撤纤夫陆续到来,还要添加更多的官员。如若不然,就只能从地方借人了。
地方官中的通判、知县,由于属于朝廷的外派官员,经常被转运使委任到本路的其他州县,临时工作。不过前一段时间,张方平在陕西路的时候,发现不少知县被派到外地,很
时间不回本县视事,最近朝廷查得严,杜中宵想用转运司的名义借人都
不到。
本来杜中宵可以借唐州的官员,偏偏现在唐州通判空缺,无人可用,所以才如此狼狈。知州是杜中宵用不动的,别说是转运判官,转运使也不可以委派知州其他的事。
兄弟之争
权二郎抹了把汗,对前面的杨大郎:“哥哥,既是发现了矿脉,何不就近报方城官府?非要多跑几十里路,去报营田务的衙门,累死个人!”
杨大郎也不回:“兄弟,此事非同小可,是我们多日心血,还是不要报怨了。县衙门里的人如何信得?我们报上去,他们信了好说,不信我们又有什么办法?更不要说欺上瞒
,冒领了我们的功劳去。”
权二郎:“方城县信不得,难
营田务衙门就信得?还不一样是一群狗官坐在里面!”
杨二郎:“如何一样?榜文是营田务发
来,他们最急此事。”
在山里许多日,好不容易找到多
矿苗,确认了矿脉,又要奔波一两百里,权二郎觉得辛苦,一路抱怨不断。好在他说归说,还是老实一直随在杨大郎
后。他再混,也知
领赏钱要
。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