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5节(2/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杜中宵对苏颂:“走,我们看看去。要是方城山里有铁矿,我们可从朝廷要些钱来,在那一带开矿兴冶。营田务现在粮不缺,只是乏钱,诸事不得。如果朝廷拨钱来,好多事就容易了。”

    用煤炼铁,当然是烧成焦炭才好。焦炭不但是去除了一些不利成分,而且,可以作为炉料的骨架。更重要的是,焦炭燃烧的温度更,此时温度对冶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温度不够,要么就只能炼生铁来,要么就是海绵一样的块炼铁,价值不

    介绍了铁矿分布,陶十七让罗锋又取一副图,:“官人,这些日我们也查过了附近煤矿,都画在这图上。铁矿十里之外,便就煤矿广布,极是方便。那里的煤矿产的煤五八门,各各样的煤都有。着官人吩咐,我们各各样都取了些回来,在外面车上。”

    苏颂,觉得杜中宵说得有些理,又觉得哪里不对。

    怎么炼焦?其

    苏颂对开办商业其实没有兴趣,他更喜研究技术问题。杜中宵加然奇思妙想多,但显然对于研技术没什么耐心,一心只想着成产业赚钱。不能赚钱,很多事折腾一阵,就扔到一边去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天有铁矿的地方多了去了,虽然多是小矿,并不耽误产铁,只是成本质量差罢了。在这个通不便的时代,如果铁的质量上不去,本无法跟这些小矿竞争。要想把铁矿大,就必须产钢,而且是质优价廉的好钢。不然,没有相州那样朝廷大量采购的支持,想大并不容易。

    说完,陶十七让罗锋取了一张图来,是画的那一带的铁矿分布图,指给杜中宵看。

    问过了几个人这一行的大致形,陶十七:“官人,相州那里请了几个探矿熟手,查看了杨大郎找到的铁矿,确认是大矿,不于相州最大的矿。不只如此,他们还在附近又查探了一番,又找到了几矿苗,都利于开采,那里兴冶极是合适。”

    杜中宵看图,只见几个标的矿全都位于山中,而且是舞、西平、叶县和方城的界地带,人烟稀少,怪不得多年以来不见那里有人冶铁了。这地方开冶有不好的地方,太过荒凉,一切都要从起。也有好的地方,没什么人,开起矿来没有掣肘。

    正在杜中宵和苏颂在地里查看棉苗的时候,一个公吏急急过来,拱手:“官人,陶十七和杨大郎从方城山探矿而回,正等在衙门里。”

    杜中宵意开了一块地,了棉,到了现在开始发芽了。

    杜中宵:“天,似金银纯洁如一的,少之又少。如何把这混杂一起的东西分开?一个办法是用,把中,有的溶中,不溶的自然留,过滤即可。如盐,便是用此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这样,封闭起来,面烧火蒸馏。被烧得了,有的化气逸,有的留在里面,自然而然就分开了。此法古之炼丹之士多用,如火法炼铜等等,很多就是从此法化来。”

    耕结束之后,杜中宵便就命人在附近建了一砖瓦窑,烧制砖瓦。砖瓦房不只是盖得比土筑建筑更快,而且条件也好。一切新兴,砖瓦其实是非常赚钱的行业。

    炼焦

    杜中宵:“好,你让人卸到附近的砖瓦窑那里,记得标记清楚,不要混了。”

    回到衙门,陶十七几个人早已等在那里,向杜中宵和苏颂行礼。

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棉的生周期与稻类似,可以与冬小麦作,实现一年两熟。而且棉在旱地,对于那些利设施不足,不能稻的土地,特别重要。

    认识自然界质的质,最简单的确实是这两办法。一溶,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溶剂,慢慢积累经验,行总结。还有一就是馏,让质在分解,后面再结合分段收集,可以分析大量自然界质的成分。很多化学质,就是用这办法发现的。

    看着差役把装煤的地方封闭起来,苏颂:“煤之一,用是烧火取,似此封在石室,面再烧煤,如同蒸屉,是个什么理?”

    前些日,杜中宵试验了法炼铜,确认可行,给朝廷上了一本奏章,要求推行于产矿地区。现在朝廷没有回音,杜中宵便扔到一边,兴趣转到其他方向来。

    能够烧成焦炭的煤并不多,汝州那里肯定是有的,必须一样一样试来。什么样的煤能够炼焦,杜中宵也不知,只是隐约记的,并不是无烟煤那好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