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3节(3/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宵笑着摇:“跟把机试成功比起来,那一算什么!早早试来,我们可以用铁监的闲散人员,组个队伍,带着这机到两淮收麦去。那里麦最多,让他们看看机的好,不愁不争着前来购买。而且,我听人说,两淮收麦,可以得一半粮得好了,能带许多麦回来。”

    此时两淮是天最重要的小麦产区,以扬州和楚州为中心。麦收时节最忙,抢收了麦,要抓时间稻,一刻耽误不得。每到麦收时节,便有两浙的百姓,乘船沿河而上,到两淮割麦。收了麦,他们得一半的收获。时人常言,两浙的人不用自己麦,两淮的收获有一半是他们的。

    这就是个年代的麦客,不过因为地理和气候以及历史的原因,此时是两浙人到两淮去。后世随着气候和农业条件变化,从东南转到了西北。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农人,在麦熟时节,往往成群结队,到麦先熟的地区去帮人割麦。麦客获得了收麦的人家抢到了农时,两相得利。收割机普及了,就成了开着机动数省,规模壮观。其规模,不于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机械化大战。

    此时的麦客与后世不同,他们到了两淮,割麦之后还要负责把麦脱粒。与此同时,主人家则争分夺秒在收了麦的地里稻。麦收好,地里的稻也好了,倒与收割机的机械化大军类似。

    地广人稀,人力资源缺乏,麦客的收不是后世可比的,一般都是拿走收获麦的一半。

    一年稻麦两季现的时间不,唐时还非常少见,宋之后才在两淮江浙推广。宋朝不立田制,收税是依先朝旧例,两税只收一季,收了米就不收麦。多数地主租土地,也只收一季作的租。麦起来容易,耧车不用多少人力,田间理方便。对于大人家,就当是把地租去,一半收获就当地租了。

    以铁监新制的农,到两淮去忙上一两个月,收到的粮极为可观。拉收割机最大的用,不是更多的地,而是可以在更广大的地区,实现一年两季。

    从南向北,两浙地区比较温,收麦与稻的时间比较宽裕。到了两淮,时间就非常张,不得不雇人割麦。再向北到京东路,就只能一年一季,收了麦来不及别的了。中同样如此,湖以南收麦稻的时间充裕,南一带开始张,过了方城山,就不可能一年两季了。

    苏颂听了杜中宵的话,:“运判说的是,到两淮去,可以沿着汴河而,收上一季,可得不少粮。去年铁监所粮米,多是转运司从他州调来,到了今年见铁监赚钱,全算作借贷。我们现在赚的钱不只是要买粮米,还要给转运司还本付息,粮缺得厉害。”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