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6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贺大了门,几人纷纷打招呼。大家都是这生意的,早就熟悉。

    阮得功:“听说是史员外家。他家里找了一条路,在东边池沼里养鸭,收了鸭成咸和松,卖给衙门。他家是供货的,也兼收货。”

    贺大听了不由苦笑:“都是员外,史员外可是跟员外不同。我听人说,他恨自家庄客离开,不时为难,不是个好相与的。货卖与他家,只怕不如从前顺利。”

    后人说起此事,常会睿智地评一句,皇帝糊涂且弱,本来他只要一句话,就是不说,最后惹许多风波。持此事不放,是此时分官员如包拯等,个人品德等的闪光

    其实就是一件简单的案件,包政治因素,钱明逸个人的原因,使事闹大。理不好此案,说明钱明逸缺乏政治,不是个大臣的材料。当然,钱家,遇到这事瞻前顾后,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把担放在地上,贺大:“几位怎么这里闲说话,不见主人家?”

    杜中宵摇了摇:“以天之大,怎么可能太平无事。便如江河,越是宽广,越是看起来平静,其实面暗涌动。一到奔腾起来的时候,便是大事。若是小溪,一遇树枝石便就翻腾,反而无大事。”

    贺大挑着担走在街上,看着街两边越来越繁华,心舒畅。不过一年时间,这里就变成了这般模样,简直快要把县城还漂亮了。营田务事,真是比原来的县衙门有魄力多了。

    贺大听了问:“员外,咸我知,松又是什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阮得功回过,看是贺大,摆手:“你前些日来就好了,我这里已经不收这些了。”

    到了杂货店前,贺大放,对正在店前摆的阮得功:“见过员外。我这些日收了些上好的药材,还有些之类,都是以前不多见的,不知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贺大,猛地惊醒过来,忙问:“史员外,哪个史员外?”

    韩绛此时还是开封府推官,持反对钱明逸的决定,上章要求重审。韩绛的份不得不这样,不然事后理钱明逸,他也脱不了系。韩绛看得明白,杜中宵也就懒得再,就当是个笑话了。

    恶人当

员就要把责任担起来,查明事实,明正典刑。这一次糊涂过去,过几年说不定又来。左右不过是个发的罪名,当不成皇,在民间骗吃骗喝也是好的。最后为了杜绝这发生,以后不放来了?一项德政,就此无法执行去。

    说到这里,杜中宵叹了气:“不是我盼着天事,而是天实有事,表面看起来无事,那是从上到闭上睛,装看不见罢了。以中国之大,所谓太平只是粉饰太平,年年有事才对。”

    贺大没有办法,问了史员外的家,挑起担,向东边走去。并不多远,就到了史家门前。他家没有开店铺,而是在镇外围起个大院,挂着一。贺在不认字,也不知上面写的什么。

    贺大奇:“员外这生意,不过是举手之劳。虽然赚不到大钱,贴补一总是好的。”

    放朝报,杜中宵:“自平了王则,这两年还真是太平,天无事。若不是有钱明逸糊涂人偶尔个笑话,朝报看起来也没意思了。”

    韩月娘摇摇,不理杜中宵。吃罢了李:“樊城这里虽然闹,我却住不惯。这些日总想清静些,你若来,我们还是到营田务衙门去住去。”

    贺大一时怔住,问:“员外,那现在是哪一家在收?”

    韩月娘:“这是什么话?我们听戏,唱戏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此时天无事,真真是个太平世界。听了这话,大家都叫一声好。你是官的,怎么还会盼着天不太平?好好官不好吗?”

    阮得功:“多年的主仆之义,总有份香火在,怎么如此?你只去便了。”

    阮得功:“就是你原来庄客的那个史员外,本县还有哪一家?你在他家里过事的,总有些分在,该给个好价钱。以后这生意,与卖与我家也差不多。”

    阮得历叹气:“不是我不想,是衙门不让了。我是卖货的,新规矩,不能给衙门收货。卖货的只能卖货,收货要别人,也不知为了什么。”

    大门开着,里面有几位与贺大一样,也是收购土产的,蹲在一起说话。

    阮得功:“是新近从营田务衙门传来的法,用茶叶、石灰等事腌,别有味,而且比咸更加不易腐坏,是以收得多。史员外家买了方起这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