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50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十三郎愣了一,问坐在主位的杜中宵:“经略,这里很少产麦吗?”

    见十三郎拿起筷就吃,庄浪师说声得罪,拿起一边的筷,吃起面来。还好在庄浪里他负责对外贸易,见识广博,用得惯筷。若是族的其他人来,不会用筷,岂不闹笑话。

    说完,站起来,对庄浪师:“员外,后衙请。”

    整个河曲路,包括新占的土地,人不过地一大州,有铁路运粮,全养起来都养得起。没有便利的后盾,杜中宵几万兵,怎么敢占这么多地方。地粮到河曲路,作用不于数万大军,这里的经济格局彻底改变。铁路通到的地方,粮价便宜,跟以前完全不同了。

    说完,士卒给两人端了两大碗面,放在他们面前。

    见杜中宵说得斩钉截铁,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庄浪师只好拱手:“但听经略吩咐。”

    庄浪师好奇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有震撼。过惯了游牧生活,这场景是他们不敢想的,这里大多数东西,在游牧民那里都是天价。

    各自落座,杜中宵对庄浪师和十三郎:“你们赶了一天的路,着实辛苦,想来也饿了。先吃碗面垫垫肚,免得空腹饮酒,对不好。”

    庄浪师:“将军误会。河曲路虽然地瘠民贫,不什么人,总是吃过。但如此的面却不同,这里很少地方产麦,哪里有如此致面?”

    面香无比,吃在嘴里细腻,加上羊汤的香,香菜和葱的清,庄浪师吃得畅快无比。

    不一会把面吃完,庄浪师,对杜中宵拱手:“谢经略汤饼。”

    庄浪师不敢,起随着杜中宵,到了后衙。

    杜中宵:“驻军不必地方供应,你们不必担心。铁路通到东胜州了,中原的粮会源源不断地运到河曲,哪里还要地方供应。不但军粮不依靠地方,以后牧民的粮,也可以依靠朝廷。你们的匹、羊,可以换粮,不必像从前,一到冬天,人畜忍饿受冻。”

是好是坏,一时说不清楚。

    庄浪师拱手:“经

    此时饮宴,喜在外面,而后围围设大幔,整个全围起来,跟帐篷似的。杜中宵不喜,要么就在房里,外面就要宽宽敞敞,通风明亮。

    庄浪师看碗里,宽宽而洁白的面条,看起来分外扎实。面泡在的羊汤里面,上面盖着几块的羊,还撒了翠绿的香菜和葱,看起来就格外诱人。

    庄浪师这些本地土著,还意识不到即将到来的变化,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形势。

    此时天已不甚冷,酒筵摆在院里,周围挂了几盏油灯,调到最亮,显得亮堂堂的。

    杜中宵:“只有极少溉的农田,才会有人家。在党项吃面,只怕只有几座大城。”

    一边的十三郎:“这面有什么稀奇?火山军以南各州,哪里都吃得到。没几块,岂不是淡鸟来!你是老,吃惯了,才说这话。平常牧民,一年不知吃几次,必然不会如此说。”

    见庄浪师沉默不语,杜中宵笑着:“把我的话说给庄浪刺史听,任他自己选择。他能献城是最好的,及早结束战事,少杀伤人命。不献城,我们不求,无非就是开炮打去吗。这一带重新回到朝廷治后,跟以前不一样了,不要再想着像以前一样。为你们族百姓计,现在献城以后都是好日。如果你们还想裂地为王,不服王化,只怕不行。这里朝廷兵所到,不再羁縻,你们三思而后行。”

    杜中宵:“味还过得去吗?这些汉人吃,怕你吃不惯。”

    考虑再三,庄浪师:“不瞒经略,黑山北地瘠民贫,已近大漠,如果设城驻军,地方实在无法供应粮草。若苛征于民,则小民生存艰难。”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听了这番话,庄浪师一时愣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但范围是在黑山周围,杜中宵说的这些是他没有见过,甚至很少听过的。铁路听说过,但通了意味什么,心里却没有明确的概念。这路一通,河曲从此就不缺粮了?这话听着太过不现实。

    庄浪师:“经略客气,如此好,怎么会吃不惯?唯有一略嫌多了些,再多些面就十分好了。河曲这里,或许我见识少,以前从没见过这。”

    看看时间,杜中宵:“夜已经了,我在后衙备了便饭,为你们接风。今夜好好歇息,明天一早回兀刺海。你们自己商议,尽快回信。还是那句话,拖一天庄浪刺史献城的功劳就减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