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9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陈旭一惊:“节帅的意思,怕百姓一直信不过钱引,真把价钱推上去?”

    铜的价值降,必然会导致铜钱的购买力降,以铜钱为本钱的钱引购买力也会降,有一个自然贬值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而且各地不会同步,其实有投机的空间。现在最合适的投机资是金银,不过官府限制金银买卖,绝大分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

    杜中宵:“提举说的不错。不过还有一样东西,尤胜过盐和茶,就是砂糖。”

    杜中宵:“现在河曲路一带卖的是解盐,虽然用铁路运,运费并不,但解盐卖价在那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卖解盐?提举忘了,白监军司为何设在娄博贝?那里有盐池,盐取之不尽,而且比解盐好煎多了。河曲路数州之地,多少盐池?忙了几个月,到了该产盐的时候了。”

    陈旭有些茫然地,自己还是来的日太短,对河曲路了解的不。当然,现在三司已经分开了,盐业归盐铁司,常平司隶,也没有人告诉陈旭。

    陈旭想了想:“一是粮,不怎么样换成粮都是不亏。除了粮之外,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日常所需。里面的盐和茶,每日少不了,又不会朽坏,我猜最大宗就是它们。”

    陈旭对此并不了解,听了杜中宵的话,以为然。又:“砂糖如此,那盐为何降低?”

    不多时,陈旭和陈希亮一起到来,向杜中宵行礼。

    发行钱引,中间没有缓冲,一步到位,必然会引起混,这一杜中宵明白,包拯和陈旭等人也明白,早已经了布置。一只手是放,持官方使用只用钱引。一只手是收,作为最大的商业机构,胜州城里的商场价稳定,那就翻不起波浪来。



    两人应诺,带了随从,了帅府。

    陈旭听了皱眉:“砂糖和盐的价钱要降吗?官倒是没有听说。”

    盐价,很大程度是因为朝廷用控制盐价的方式,向百姓收人税。这个税的成本是很的,榷盐可不是一纸诏令能解决的事。随着工商业发展,这形式的人税越来越没有必要,天各地的盐价都在降。河曲路这里更甚,娄博贝是天数得着的盐池之一,还有煤矿,铁路一修到那里,盐价会降到跟土一样便宜。除了娄博贝外,河曲路还有好几盐池,本没有开采的必要了。

    杜中宵自己家里就是甘蔗制糖的,数年之前陈循就跟一些砂糖商人一起,到岭南布局。侬智平定,漓江系与系相连,陆联运,运费可比川蜀运来低多了。植面积增加,运费更加便宜,砂糖产业现在到了爆发的时候。这个时候存糖避风险,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杜中宵:“自用钱引,昨天白天还没有什么,晚上可是闹得很。领了钱引的人,拼命想要去,生意人不想收。店铺关门,街上到都是想钱的人,一直到宵禁还有人游。昨夜钱引没有掉的,想来今天会去商场买东西,尽快去。难得的闹,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陈旭叹了气:“还好,我们预先估计到了此事,吩咐商场提前备货,凡是不易朽坏的货,都应有尽有。这些日储存了足够的粮,也不怕粮价上涨。”

    走到路上,杜中宵对陈旭:“提举,你猜今日商场里什么会卖得最好?”

    杜中宵听了笑:“恰恰相反,我不怕他们把价钱推上去,而是怕将来价钱降了,这些人后悔!”

    杜中宵:“前两年铁路修到江陵,运输便利,很多蜀地的砂糖商人,结伴到岭南去植甘蔗。现在已经数年过去了,岭南的砂糖,到了行销天的时候。还有,今年两浙路修了江宁到明州的铁路,明州蔗糖运中原费用大降。再加上西北铁路到了凤翔府,蜀地的砂糖运来也便宜了。几方相加,几个月砂糖价钱就会降来。存太多砂糖,到时必然后悔。”

    杜中宵微笑着。今天他看见衙门不少吏人,都提了大纸包,分明是商场里卖砂糖时的包装的样。连衙门里的吏人都信不过钱引,急急去换成了砂糖,何况是普通百姓呢。

    杜中宵:“现在河曲路的官兵百姓,其实都是朝廷养起来,百姓才买多少粮?粮价无论如何不会波动的。倒是盐和糖吗——”

    随着搪瓷制品在市场上行,代替了很多原来铜的用途,铜的价值实际一直在降。在搪瓷最行的京西地区,毁铜钱铸已经无利可图,铜钱与铜大的价差逐渐消失。

    陈旭听了连连:“节帅说得对,是官疏忽了!砂糖同样不会朽坏,而且价钱,不是自用还是送人,不愁将来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