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6节(2/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杜中宵叹了气:“怎么审讯?是用朝廷律法呢还是用番法?那两个员外拦这些人,又凭什么去拦呢?于阗是番地,虽在朝廷治,立国就是允许用番法治事。”

    富弼一时语,没有说话。当年在河曲路,杜中宵的第一件事,就是因为贩卖汉人女,对当地土著大开杀戒。没想到在于阗,又是另一副面孔,让富弼想不明白。

    杜中宵:“以前有商路走大漠以南,于阗当然是商路。现在有火车,火车到疏勒,大漠以南的商路废掉,于阗当然就离开商路。这里土地沃,又有玉,以后必然也是个好地方。”

    张昇:“节帅的意思,是以后少手于阗的事务,多给于阗王理才是。既然如此,我们就只把人抓回来,由于阗王发落好了。此地是于阗人,汉人十分少见,纵然有汉姓和汉名,也多是唐时留来的习惯,并不是汉人。我们不涉也好,让西域的土著,不要对朝廷有意见。”

    河曲路没有什么人,西域虽有汉族遗民,数量却不多。要开发这里,中原哪里有那么多汉人?只能够依靠时间,一步一步来。步太大,会扯着的。

    富弼对于黑汗,对于绿教没有什么认识,他甚至不知黑汗的宗教什么样。快刀斩麻,世用重典,在他里是当然的事。既尉迟三郎没有登基,那么由宋军审理没有什么。

    富弼:“节帅,于阗虽然是国,终究是朝廷治的国,而不是法外之地。现在了人命,岂能轻轻放过!依我看来,人抓回来,便就由节帅审讯便了!”

    城主府里,尉迟三郎恭声问:“节帅,乘着法会逃的叛贼已经全拿回,不知该如何置?”

    杜中宵:“于阗的事务,大王自己拿主意即可,不必听取其他人意见。我与诸位将领送大王回于阗,是为了防有事发生。现在一切顺利,大王可以自择官员,自立制度,治这一方土地。只是一项,于阗是朝廷治之国,要些兵丁抓拿盗贼即可,不需要正规的军队。”

    尉迟三郎拱手:“节帅如此说,我就明白了。”

    说完,杜中宵对边的富弼:“副使,这里诸事已毕

    其实没有什么想不明白的。河曲本来就多汉人,当地土著欺压汉人由来已久,不重拳击,很难挽回风气。于阗不同,这里很少有汉人,又是涉及到宗教冲突,朝廷当,不搀和去。

队不要过多手。不然,将来,军队无法。现在于阗没有自己的巡检人,军队可以帮他们把人抓回来,可以派人把所有人的供问来,但不要审讯。一切等尉迟三郎登基,给他就是。”

    杜中宵的记忆中,对宗教冲突实在是印象太,知是非常复杂的事。一个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大规模。而且这冲突旷日持久,特别是对黑汗这国家,一路可以追到波斯去,很难斩草除

    说到这里,杜中宵叹了气:“朝廷得西域,其实现在不是好时候。党项还在,河西数郡还在党项手里,纵然有铁路来,却无法开拓铁路沿线。现在在西域,一切都要求稳才对。等到灭了党项,朝廷拿到了河西数郡,才有开发西域的资格。所以西域的事,除了铁路沿线,尽量少手。”

    离去

    杜中宵:“于阗疆域,西到鸦儿看,东到约昌城,政务皆大王自决。凡与军政有关,则与朝廷驻军首领商议。我等回到河曲路后,张岊驻昌城,有事问他即可,他不能决定的上达请示。宗教上的事务则问于智明法师,他自会置。以后大王就是于阗之主,望善择辅助之人,保境安民。”

    尉迟三郎称是。很显然杜中宵不想于阗事务,他也不再多嘴,凭着自己喜好事。

    杜中宵:“正是如此。也不说以后朝廷不西域土著,而是要慢慢来,什么事都有过程。与黑汗相比,一个佛国,与中原佛教相通,还是好打。黑汗不是铁板一块,打了一仗,他们国应该能够认清局势了。只要能开通商路,短时间,没有必要跟他们恶。西域实在太大,朝廷要想在这一带打基础,非一朝一夕,必然要大功夫。商路两条,一条北路,一条南路。如果黑汗有变,或者是可以与西黑汗好,疏勒便是南路。北路则无大国,可以从中原移民沿路开拓。”

    富弼:“若是如此说,于阗这里就不是商路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