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41节(2/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杜中宵:“不错,现在的党项本无法与朝廷为敌,没必要一削弱。而且有铁路通镇戎军后,天财力力可以支撑直攻兴灵两州。对兴灵两州,北边朝廷有河州,南边有镇戎军,是可以南北对的。为什么不呢?因为南边镇戎军到灵州间,适合大军展开,实际上也朝廷布置三十万大军。南线要突破的是天都山,北边要突破的是山河关。山河关是要地,突破之后,依然有近百里山路。贺兰山是党项重地,山中许多楼,又多兵,实际军不便。与南路相比,等南路打兴府府,北路未必能山。是以韩太尉放弃了山河关,而从西边取河西,是明智之举。”

    赵祯看着地图,想了一会,:“中丞说的有理。不过,镇戎军狄太尉,预计明年天都山,年才攻灵州,倒是能与北路破山河关合起来。”

    姚守信:“从河曲路几次作战来看,现在炮兵的数量,对于轻装急的时候来说,确实是过于多了。运输艰难,炮兵无法跟上轻步兵的快速前,只能让一分轻炮跟随。但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特别是双方对峙,炮兵则可充分发挥威力。依靠铁路前,以铁路为中心,炮兵威力无穷。”

    讲过了大的战略局势,十三郎和姚守信分别讲解骑兵和步兵的战术思想。杜中宵建营田厢军时,不是依照现在的战争形势,而是靠着记忆建起来的。一个特,就是特别注重火力运用,重视炮兵。在这个年代,炮兵占到总兵力的近三分之一,让其他人都觉到太多了些。

    这是原则,要么相信前方将帅,要么就直接换人,千万不要针对方略迫。不然导致前方布置了差错,最后追悔莫及。杜中宵是觉得狄青保守,但反对朝廷攻。

    对于西北战事,杜中宵认为最理想的,是灭了党项之后,契丹依然两帝并立。灭党项的主力分布河曲路和河东路,在耶律重元败北的时候,不用什么理由,先取西京。幽云两地互为表里,只要取了云州,后边取幽州就容易许多。

    赵祯:“依中丞所说,狄太尉在镇戎军,过于拖延。是不是让朝廷攻?”

    杜中宵:“当时定这样规模的炮兵,是对主力军团。现在看来,需要的主力兵团不多,朝廷除此之外,还应该需要一些置更多轻炮的轻装步兵。”

    杜中宵:“翰说的是。小规模作战,党项可以借助天都山迟滞本朝兵。大规模作战,天都山就不合适了。山中路大分都开阔,没有大规模作战的合适地方。战于灵州,尽量拉本朝兵的补给线路,依托城,还可以持。”

    赵祯:“炮兵虽然缓慢,好却着实不少。当时唐龙镇一战,全靠炮

    杜中宵:“陛,实不相瞒,臣一直以为,狄太尉的军略太保守了。天都山党项兵不多,而且地形并不险要,三十万大军一个月即可横扫。党项布置,也没有想在天都山与本朝大战,而是集中兵于灵州周围。看其想法,应该是知兵力不及本朝,想退守灵州,利用灵州后方的后勤补给过,拖垮本朝攻的大军。其实,从镇戎军到灵州,路程五百里,仅用人背也能把资运到灵州城。”

    欧:“依党项兵力,不与本朝决战于灵州,也没其他办法了。”

河北上,取银、夏两州。此是党项兴起之地,取了两州,就断党项一臂。诸大臣集议,认为断党项一臂,不如直取其腹心。”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狄青在镇戎军采取的稳扎稳打的策略,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契丹形势的。或者说,缺少全局的战略思维。对于宋军,要求他们有这样的全局思想,或许要求了些。

    说到这里,杜中宵叹了气:“狄太尉攻保守,现在可能会现两个意外。一是韩太尉自星星峡兵后,已经占了瓜州。战报从瓜州传到朝廷,要半月之久。到了现在,说不定已取肃州。如果韩太尉占了凉州的时候,狄太尉刚天都山,前方战就复杂了。再有一个,契丹两帝并立数年,耶律洪基已经反守为攻。如果契丹有了结果,党项战事未结束,河曲路就显空虚。”

    没有展开

    杜中宵摇:“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狄太尉是前方主帅,要么换人,要么就要依着他的方略作战。不然,一旦了差,就可能招致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