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44节(2/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几位官员离开,杜中宵到案后坐,叹了气。让狄青到镇戎军为帅,是朝廷对军中旧将最后的一次尝试了吧。正是外环境最好的时候,契丹没有威胁,有铁路可以支撑大军,三十万对党项就是灭国之军。只要自己不作死,怎么也能把党项死。

他们看不过

    实力差距太大,杜中宵不相信狄青会失败,这个可能几乎没有。要看的,是这一军的作战效果如何,对于战场的理如何,是不是军纪严明。狄青的慢,很大程度是为了这些。

    王安石拱手:“我对这些事务不熟,正要请教中丞。”

    问了主簿,今日没有什么重要事务。杜中宵换了便服,准备回家去。正在这个时候,士卒来禀报:“中丞,新任叶州知州王安石,在门外求见。”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杜中宵:“钱是好东西,但也是惹事的源。你到了那里,如果能把赚钱的维持地方治安两者都办好,就是天第一能臣。叶州毫无疑问,是现在天间最赚钱的地方,只要手段合适,必然能够收许多税赋上来。但怎么收,既让朝廷得力,又能让工厂办好,其中却有大学问。”

    杜中宵一愣,才想起自己的举荐获准,朝廷委任王安石为叶州知州。他已经陛辞过了,正是这几天要城上任。到御史台来拜见自己,是因为是自己举荐,这是公事。

    王安石:“已经陛辞,也见过文相公,再过几日就要走了。中丞举荐,自该来谢。”

    杜中宵:“你到叶州去,可是重担,有什么好谢?此去叶州,若是得好了,回朝必然重用。现在天铁路逐渐连接,各地开办工厂,正是关键时候。铁监这些官营场务,以前总有经验可循,起来还不那么难。叶县那里民办工厂遍地,是以前没有过的事。你的好了,就可以为其他地方所参照。”

    杜中宵忙命就座,对王安石:“今日议论西北战事,一时竟然忘了,你要到西北上任了。”

    王安石自然同意。与杜中宵一起了御史台,向州桥而去。到御史台来拜见杜中宵,是因为举荐的公事,来了就好。至于说话,御史台自然不如酒楼方便。

    酒过三巡,王安石:“中丞一直说叶县难,不知难在哪里呢?”

    所以杜中宵的意见,就是不要迫前线的狄青,该怎么,他心中有数。韩琦已经过来,刘几带兵获胜,他的心理压力必然很大。

    王安石:“我这些日了解了一番叶州,委实如中丞所说,端的好复杂。听说叶州城里,家财十万贯的人家比比皆是,一年卖去的货,以千万贯计。此次天统一钱引,更加利于他们的生意,许多人家都在大。上次中丞前去,查来的案件,到现在那些官员还在那里,没有查清楚。”

    王安石想了想:“不知现在的工厂,跟以前的场务有何不同?需要如此郑重其事?”

    遇仙楼二楼,杜中宵和王安石相对而座。桌上叫了几个菜来,边上一壶酒。

    但是,有另一路比着,狄青这一路的效率就太低了。但有什么办法呢?以前的禁军旧将,大多都在狄青军中。如果换作自己去统帅,肯定要大量调换统军将领,不然没有办法带兵。可这些军中老人,实不是那么容易撤换的。新军制增加了大量军官,哪里有那么新军官?

    杜中宵:“其实,说难也不对。只是那里的工厂,是这几年现的,其他地方没有,官员去了没有经验而已。说难,就是因为没有见过这些。简单,工厂是这几年现的,不是工厂主,还是在里面工的工人,任由官府给他定规矩。”

    命士卒去请王安石来,杜中宵到了客厅。不多时,王安石随着士卒来,向杜中宵拱手行礼。

    这就是代价,改革的代价。这个代价现在党项战场,而不对契丹的关键之战,本就是宋军的运气。

    杜中宵:“不能说不同,而是因为数量、市场,发生了本变化。叶县的工厂,是随着铁监的发展而现并

    底层将领还好说,中级将领最难。新军制不过三四年,只能培养基层将领,中层将领必须大量使用旧人。他们凑在一起,本来就是改革的最大阻力。

    杜中宵:“都是天现的东西,何来请教?天不早,不如我们去找间酒楼,细细讲说此事。铁监终究是我办起来的,能给天带来好,自然是好的。”

    临行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