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5节(4/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搁。”

    叶项拱手称是。收受文件这些杂事,都是归在主簿

    到案后坐,杜中宵看了些案牍,坐在那里想心事。此次攻党项,兵分两路,以狄青的三十万大军为主,韩琦与赵滋为辅,实际代表了朝廷态度。狄青所带的,是原来的旧禁军改制而来,主要是换装了枪炮,训练了士卒,军中的格局没有大变。以他们为主力,说明皇帝和军方倾向于如此。

    虽然杜中宵在河曲路立大的军功,显示了新式军队的实力,但在旧的将领里,一直不怎么认可军制的改变。禁军现在的格局,是从五代时期变来,带着郁的旧时代风格。而鉴于五代时期骄兵悍将的教训,宋军了一些改变。

    五代时期,军队是时代的主角,其余朝政都是围绕着军队来的。宋以后,军队被与朝政隔离,制度也了相应的变更。一些军职,比如州级的掌书记、推官、判官等等,成了地方官职,剥离了军队主官兼军政的权力。相应的,军队只剩了作战的功能,其余职能几乎全消失了。

    最典型的如三衙,每司置吏三十九人,掌。这一百多属吏,理天禁军事务,实际每日里仅仅是传递文书,已经忙不过来。真正的军队理,其实没有。面的禁军各,只设统兵官,一切事务都由统兵官负责。他们往往辟置弟亲信,理军中事务,称为机宜、机要。

    军队首先是政治机构,其次是暴力机构。宋朝恰恰是把军队的政治完全剥离了,军队完全成为暴力机构,所谓天之爪牙。政治剥离,军队的组织非常成问题,指挥系统更是一塌糊涂。

    杜中宵的军改,说到底是在军队中重建政治组织。军队的理与建设,依靠制度,而不再依靠各级统兵官。与此对应,统兵官的权力被极大限制,仅仅成为整个组织结构中的一员。

    河曲路之战后,全军整训。现在看来,皇帝和军队并没有接受杜中宵改革军队的想法,而只是对原来的禁军行有限的调整。最主要的,是刀枪换成枪炮,军队的总格局没变。

    现在想来,最重的原因应该还是在皇帝上。赵祯虽然想军队大,但更在意军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显然在他的里,军权应该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而控制军权的方法,赵祯选择了旧的制度。

    作为枢密使,没有皇帝支持,狄青怎么可能把全军整训变成这个样?在杜中宵里,整训后的禁军与自己的河曲路大军,几乎没有相同的地方。

    叹了气,杜中宵站起,在官厅里慢慢踱步。韩琦占兴庆府,最尴尬的就是狄青。本来他带的军队最多,路线最短,是攻党项的主力。结果最后党项灭了,还没有攻灵州。面对这个结果,朝臣会怎么看?韩琦带着河曲路旧将赵滋,远奔三千里,还抢在前占领党项都城。党项灭了,军队到底应该怎么改的争论,只怕就要开始了。

    这场改革,自己要扮演一个什么角,是个尴尬的问题。营田厢军是自己一手带起来,所有官员自己选来,带着鲜明的个人彩,从而受到猜忌。接来的改革,到底要不要怎己参与,杜中宵可是拿不准。即使要自己参与,以什么样的形式,参与到哪个地步,心里一底都没有。

    自己不参与,看现在狄青所的样,实在问题大得很。自己参与,又该怎么呢?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