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6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田况:“这次党项战事,其实足够让众臣看清原来禁军的病。不过,重整禁军,有两个难。一是合要求的将领不足,再一个军中老人向何去。”

    田况奇:“副使为何这样说?自重元在大同府称帝,契丹已经打了五年,该国力不济才是。”

    田况笑着摇:“副使,养一个老兵,就要少一个新兵,军队的数目是死的。还有,以前禁军中的习惯,一切决之于统兵官,许多将领,他们可不只有俸禄。几个人没有什么,这样的将领多了,朝廷也必须考虑。若是置不当,这些人到地方为,那可不是小事。”

    杜中宵自然知,军队改革最大的障碍,就是军的老将,和一些世代为兵的人家。这些人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数量又不少,不给他们路,军队的改革就很难行。宋朝以军立国,哪怕皇帝一时同意了改革,这些老兵老将没了生布本,一起去皇哭诉,皇帝还是要改过来。

    杜中宵:“太尉,契丹两帝争立的时候,其境的统兵大族,一个一个都鬼的。除了两军前线之外,其他地方都一切安然,甚至贸易通都没有断绝。说是打了五年,其实除了燕云两州外,其余地方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一旦洪基胜,天官员将领必然要表忠心,一段时间难制。”

    田况目光一亮:“此议不错。其实禁军老兵,不过一二十万人而已。真要计较起来,其中的许多人还可军校,能够学习来,重军队。真正要朝廷养起来的,也只有几万人。如果能让他们到两湖去营田,朝廷钱粮,数年之间就有可能自给有余,是个办法。”

    田况:“先不必圣意,副使觉得,应该如何?”

    杜中宵:“依我说,应该把大军召回京师,重新整训。枢密院和三衙,一样要重整,真正把军队和战事起来。军队首先要打胜仗,再说其他。如此,只怕扰动不小。”

    想了又想,杜中宵:“太尉,若真是要整训禁军,看是不是可以这样?自我在京西路营田,铁路又修到了江陵,两湖一带不断有人迁,与蛮人发生了不少冲突。两湖地区湖泊众多,土地平旷,是营田的好地方。不如把原来的老兵发到两湖,去镇压蛮夷,兼且营田。朝廷的钱粮,也支持得起此事。”

    杜中宵沉默一会,:“此事要看圣意如何。此次战事,虽然最后胜利结束,是难得大功,但战争中的问题也不少。初军时,大军前缓慢。到了后边横山,又发生多次事。说起来,这都是狄青所的缺攻党项时,党项已经被朝廷四面包围,各地都缺少纵,大军还能够胜任。跟契丹作战,军中有这些病,就很难讲发生什么事了。”

    杜中宵叹了气:“太尉,奈何此事终是要看圣意如何

    田况想了想,还真是这个样。契丹的战,跟中原五代时可不一样,两帝打得难解难分,地方大族只是坐观成败。要不然,他们哪能打上五年的时间,全面开战国家早支撑不住了。真正受到战影响的只有燕云两州,其他地方不但没受影响,许多大族还多了许隶呢。

    田况:“且不说契丹。灭了党项后,狄青兵该如何置?”

原则。占领关键地域,但不要过分刺激,以免两国大战。耶律洪基击败重元之后,契丹再次统一,必然有一小段时间,契丹会上同心,其军力非平时可比。等过上两三年,这了之后,再打就容易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田况叹了气:“我是如此想的,其实朝中大臣很多人也是这样想的。但真正要,遇到的阻碍必然极多。不说别的,当年副使在河曲路的时候,就在京城设军校,培养将领,整训禁军,最后还不是半途而废。说到底,要真正整训禁军,就要给军中老人路。”

    杜中宵:“军中老人,无非是求一个富贵,一生无忧而已。朝廷总是可以想办法,把他们养起来就好。现在朝廷府库充盈,这也并不是难事。”

    杜中宵:“要想恢复燕云,打败契丹,不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军队委统兵官,朝廷和主帅对军队的掌控力不足,这个问不能够解决,就很难到。而要解决,不动大手术不可能。”

    这是契丹的特,虽然也实行帝制,但说到底,几个大族的势力不小,对政治有很大影响。随着洪基优势越来越大,得到越来越多的大族支持,势力反而越打越。等到他攻大同府,契丹境的所有大族都被动员,仗反而不好打。

    双方争帝,前线动辄数十万人。其实战兵不多,大多都是动员的民夫。燕云两州受到很大影响,其余地方可影响不大,现在不是双方大战的时候。